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新疆能源:施良策铺就民生暖途
本报特约记者 王小燕
2024年12月10日
字数:3075
版次:01
  煤炭专列汽笛长鸣,汽运长龙蜿蜒前行,一幅繁忙的煤炭运输画卷在新疆大地徐徐展开。
  进入四季度,极端天气多发,供暖用能需求日益紧张。新疆能源迎难而上、挺膺担当,全力发挥在疆能源企业兜底保障作用,做好“压舱石”和“稳定器”。截至11月25日,“疆煤出区”年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幅70.1%,提前44天完成年度目标。为保障民生暖途,解决燃“煤”之急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暖心”答卷。
  铸“安全盾” 战“决胜局”
  在广袤无垠的准东矿区,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挖掘机发出阵阵轰鸣,如激昂的战歌;矿卡穿梭往来,似灵动的音符;白色的雪花与黑色的煤炭相映成趣,动静交织间,勾勒出准东露天煤矿决战四季度的生动写照。
  “公司上下务必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干’字当头、求真务实,决战决胜四季度。”新疆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栓对四季度安全经营工作作出详细部署。
  “小张,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可是咱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降雪、冻雨、冰冻、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我们得提前做好精准预测……”准东煤矿物供站负责人认真叮嘱着青年员工。
  “放心,三防物资帐卡物统一,均已准备到位。”小张坚定地回答道。
  连日来,随着气温的持续走低,作为新疆能源主力矿的准东露天煤矿严阵以待,秉持“早部署、早行动”理念,以预警作为行动切入点,严格依照“实战阶段”既定的方案调配各类资源,时刻跟踪“应急防线”,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全面开展巡查检查工作。同时,为55台设备更换适应低温环境的防冻液,让设备披上抵御严寒的“保暖衣”,坚决打赢“防寒战”;紧锣密鼓推进边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实现边坡监测全覆盖,为矿山安全稳定生产筑牢防护墙。
  面对迎峰度冬关键时期保供任务,新疆能源全神贯注走好“最后一公里”,确保2024年圆满收官,为2025年发展蓄势。
  乌东煤矿积极应对低温环境给生产带来的诸多难题,坚持以“动”治“冻”。及时为员工发放充足的冬季保暖劳保用品,对办公区、宿舍区等关键区域供暖设施做到一天三巡检,保障供暖系统稳定运行。对电缆和电气设备采取有效保温处理,对通风系统的风筒、风机以及生产用的各类管道、设备进行加热保温,全方位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启动冬季煤质提升行动,借助对采煤机切割参数进行精准控制的智能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煤层夹矸的混入,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强化内部管理,切实落实公司冬季能源保暖保供工作部署。
  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疆能源建立完善的煤炭供应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配资源,保障原煤生产的稳定性、连续性、充足性,为能源供应持续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筑“运输堤”守“平安线”
  能源保供工作离不开煤炭开采、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的高效协同,而煤炭运输无疑是连接煤炭开采与储存乃至后续使用的关键“生命线”。新疆能源深知其重要性,全力以赴打造坚实可靠的运输保障体系,旨在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持。
  11月14日,红沙泉准东矿区突遭暴雪侵袭,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倾泻而下。一时间,煤炭运销道路的通行严重受阻,上百辆煤炭汽运车辆被迫滞留在原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新疆能源所属的各个煤矿迅速做出反应,当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场与恶劣天气争分夺秒的战斗就此拉开了序幕。
  抢修队伍闻令而动,马不停蹄地奔赴现场。只见一台台平地机、一辆辆铲车一字排开。在专业设备强大助力下,抢修队伍对运输道路及时进行清理和防滑处理。与此同时,道路巡查机制也同步启动。巡查人员不顾严寒的侵袭,穿梭在各个路段之间,他们实时将道路的积雪厚度、结冰情况等详细状况反馈给抢修队伍,确保抢修工作精准高效开展。
  “谢谢,真是太感谢了……”滞留的司机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为了缓解他们的困境,该公司红沙泉一号、二号露天矿主动为他们送去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和清洁的饮用水。这份雪中送炭的关爱之举,宛如风雪中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情。
  经过抢修队伍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连续作业,被冰雪封锁的道路终于恢复了畅通。一辆辆销售车辆再次缓缓启动,驶上这条对于煤炭运输至关重要的“生命线”。
  寒潮来袭,新疆能源吹响了应对寒潮的“集结号”。在矿井下,专业技术团队的成员们身着厚厚的棉衣,头戴安全帽,一双双粗糙却无比灵巧的手,在冰冷的钢铁设备上不停地忙碌着,只为确保采煤设备在寒潮的侵袭下依然稳如泰山;在运输线上,被誉为道路守护者的工作人员们丝毫不敢懈怠,每一次铲除积雪,每一次铺设防滑材料,都是在为能源的顺畅运输保驾护航,确保煤炭专列能够安全、准点运行,将煤炭高效地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撑“销售伞”稳“营收局”
  在煤炭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新疆能源清晰地认识到,鉴于不同用户群体对于煤炭的品质、发热量、含硫量等煤质指标有着千差万别的要求,只有在煤质、供应以及服务这几个关键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在冬季煤炭市场中牢牢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新疆能源人始终致力于不断提高煤炭产量和质量,用心探寻煤炭各环节紧密配合的共赢之道,全力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煤炭供给链。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深入到客户群体当中,才能精准地把握市场的脉搏。新疆能源的领导们深谙此道,为此,他们身先士卒,一路向东,奔赴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继而南下,深入云贵川渝等区域,开启了一场场深入且细致的调研之行。他们不辞辛劳地穿梭在各个用煤单位之间,与电厂相关人员详细探讨生产设备对于煤炭产品指标的具体需求,认真了解化工企业对煤炭综合利用的特殊考量,耐心倾听居民对于冬季取暖用煤在品质方面的期望……这一趟趟奔波忙碌的调研之旅,为客户精准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得新疆能源在更为广阔的市场中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与认可,迈出了拓展市场、优化服务的坚实步伐。
  为了进一步拓展销售空间,新疆能源积极与铁路部门保持着积极且紧密的沟通协作。经过多方不懈努力与协调,11月12日,红沙泉站路企合署办公室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创举开辟了一条煤矿、铁路、物流深度合作的崭新路径。旨在通过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促使煤炭产、选、运、销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发力,极大地提升煤炭运输的灵活性。就在当日,红沙泉专用线入车21列、收车20列,日发运量高达6.66万吨,超出日发运计划61.49%,煤炭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轰隆隆,轰隆隆……”无论是在煤炭专列环线,还是地面重卡的装车现场,都呈现出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车厢能够实现厘米级动态定位,煤炭得以精准计量,自动装车,整个过程只见机器高效运转,却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智能装车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运销业务线上化管理以及现场装车无人化操作。可视化的煤矿智能计量系统,凭借其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功能,为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疆能源不断优化服务,精心编织销售网络,助力煤炭销售在冬季煤炭市场稳中有进。11月25日,红沙泉一号露天矿迎来了高光时刻,日产销量双双突破11.1万吨,创下了历史新高,煤炭年累计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5日,新疆能源收到了一封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驻村办送来的感谢信,感谢该公司向喀什英吉沙县色提力乡10个村的群众捐赠500吨取暖用煤,行爱心之举,解群众燃“煤”之急。
  寒潮虽寒,新疆能源的各个生产现场却热“力”朝天、“火”力十足。新疆能源人不惧风雪、不畏严寒,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与寒冬的艰难较量,更是一次肩负保障能源供应的使命之战、光荣之战,让能源的光芒在寒冬中闪耀。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