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格桑花
赵闻迪
2024年11月28日
字数:1623
版次:04
  在八廓街一家旅馆门口,一位少妇轻声询问我是否住宿?这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妇女:齐腰的小袖短上衣,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腰间系着一条彩色横条纹的“邦垫”(围裙),耳朵上戴着一对银镶绿松石耳环,一只手的手腕上戴着银钏,另一只手的手腕上戴着珊瑚珠子。可能为了干活方便吧,她没有梳碎辫子,而是把一头乌油油的秀发全部拢在头顶,露出好看的额头和清秀的眉眼,黑里透红的鹅蛋脸上,一双眼睛像高原上的湖水一样清澈。围裙下面,她的腹部高高隆起,很明显,她不久就要做妈妈了。
  见我没有回答,她又问了一遍:“住店吗?”
  拉萨这里,每到傍晚就会下雨,而且气温下降很快。此刻,虽然天光尚明,但风中已经有了丝丝凉意,今天为了拍照穿得不多,在高原上感冒可就麻烦了。于是我问:“房间什么样子的?”她连忙邀请我进去看看。
  进了门是一个天井,不大,打扫得干干净净,围着天井便是客房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家庭旅馆。一个三十来岁的健壮男子正在打理花草,见到我们,直起腰走过来,热情地介绍说他们家的旅馆无论条件还是价格在这一片都是最合适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听他说话的口音,居然是安徽同乡。在高原上遇到同乡,无形中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当即决定住在这家旅馆了。
  先前那位藏族少妇跟我们说三餐可以在他们家吃,也可以到八廓街上吃。我说我们去八廓街吃饭。她便告诉我哪家店的牦牛火锅味道好,哪家店能吃到风味纯正的青稞糍粑。
  饭后消食我们便在天井里转悠。这个天井让老板收拾得整洁雅致,除了花花草草,还摆设着几张雅座,雅座对面布置着一处小巧玲珑的假山流水,别有韵味。拉萨这里的住家或者店铺,喜欢在门口或者屋里摆一只铜盆,铜盆里盛满清水,放着色彩鲜艳的花朵,有鲜花,也有假花,讲究点的会用古香古色的木架和雕花的铜盆。这些天里,我感受到,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身上都蕴藏着一股隐忍、沉静、坚韧的力量,他们不停地劳作,让人觉得生活之于他们是格外的神圣、庄严。我走近正在擦拭仿红木桌面的藏族少妇,帮她换水。她抬起头朝我笑笑表示感谢,我便和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天来。
  我婉转地询问那个安徽同乡跟她的关系,她羞涩一笑,双颊的高原红又深了几分:“我的丈夫。”我有点惊讶:“他……是汉族?”“现今这里藏族人和汉族人通婚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我忙送上祝福:“真好,百年好合。”她的眼睛弯成了甜蜜的月牙儿。
  我好奇地问她怎么跟我同乡走到一起的?她想了想,略带羞赧地说:“缘分吧!”她告诉我她原先不在拉萨,而是在聂荣县下面的一个牧区,母亲早逝,父亲一手拉扯大她和两个弟弟。日子虽然艰苦,但尚能自给自足。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在一次放牧中摔断了股骨,不能下地走路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她的肩上。那年,她才十六岁。
  就在牧民们担忧和观望这个十六岁的少女如何渡过难关时,聂荣县政府伸出援手。继续过游牧生活已是不可能了,县政府帮她处理了牦牛和羊,草场租给别人,在八廓街为她安排了一间免税店铺,扶持她做生意以解决全家人的生计问题。随着西藏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她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她的两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七年前,她的丈夫被公司派到西藏工作,暂住在她家开的小旅馆里,日久生情,两人便结下了姻缘。
  她笑着告诉我:她的丈夫脾气温和,手脚勤快,又有文化,又会做细活,小旅馆里的水管家电维修和景观布置都是他一手操持的。说到这里,她清秀的脸上露出骄傲的表情,指着天井里的假山流水和花草摆设,说:“瞧,那些都是他布置的,好看吗?”我由衷赞道:“好看。”但是,透过她“平淡”的叙述,你不难想象,一个女孩,如此顽强地承担起生活砸向她的一切,是多么不容易!
  天色暗下来,天井里的彩灯打开了。藏族少妇的丈夫走过来给雅座里的客人送上酥油茶。我看到雅座旁的花架上放着一盆葱葱郁郁的绿植,叶片间绽着细碎、洁白的花朵,清香浮动,格外惹人喜爱。我向他请教那是什么花?他说:“格桑花,跟我妻子的名字一样。”
  多么贴切呀!这美丽、坚强、淳朴的藏族女子格桑,不正是一朵绽放在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吗?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