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太行山间的“交响曲”
本报特约记者 任振华
2024年11月26日
字数:1123
版次:03
  “施工命令已下,可以上道作业。”11月12日9时15分,随着朔黄铁路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一声令下,朔黄铁路上行线190公里至191公里800米区段,一台改装后的挖掘机缓缓进入护网门并开上了线路,86名整装待发的施工作业人员手持撬棍、翻轨器、双头机动扳手等工机具,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赴各自的“战场”。
  霎时间,换轨区段人头攒动,搭接回流线、切割旧轨、松螺栓、卸扣件等各项工序有序展开,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撬棍与钢轨的碰撞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太行山间奏响了一曲换轨“交响曲”。
  自入冬以来,太行山脉腹地气温持续走低,山区最低温度已降至零度以下。“为确保冬季列车运行安全,曲线半径小的区段,钢轨内侧长期经受列车离心力和重力的碾压,磨耗较快,伤损一旦达到标准,必须及时更换。”原平公司监察大队工程师邢寒升介绍道。
  换轨作业首先要将待换钢轨处的旧扣件全部拆除。负责松卸螺栓的小组,在双头机动扳手马达的“突突突”声响中,松开一组组螺帽。几名施工作业人员紧随其后,在安装滚筒滚杠时,迅速撤下旧扣件和胶垫,安放新扣件和胶垫等工序一气呵成。在换轨的起始处,切割组施工人员,快速启动锯轨机,对准钢轨按下按钮,机器顿时发出阵阵嘶吼,高速运转的锯片与钢轨接触的一刹那,瞬间发出尖锐刺耳的摩擦声,四下飞溅的钢花,在晨风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旧轨切割组的氧气乙炔焊工,右手握气割枪,左手调节氧气旋钮后,对准待切割的钢轨点火,“呲”的一声,一条蓝白色光柱从枪口喷射而出,钢轨在近3000摄氏度的高温下,很快被切成了两段。
  “今天换轨地段是一条小半径曲线,雾比较大,视线不太好。一会儿挖掘机辅助更换钢轨时,大家要格外注意安全,掌控作业标准。”作为施工盯控负责人,邢寒升不停穿梭在各作业组间,把控作业质量,提示安全重点。
  负责指挥挖掘机师傅的小觉工务班组专责闫志强见钢轨切割差不多了,立即指挥挖掘机师傅将旧轨“衔出”承轨槽,又迅速将待换长轨条从路肩准
  确无误地“衔入”并安放在混凝土轨枕上。
  “换轨现场作业人员多,各流程环环相扣,劳动人身安全必须抓牢。各小组负责人不仅仅要紧盯作业进度,更要看管好每一名职工的人身安全。”多年的现场经验让邢寒升对每个环节的安全风险都谙熟于心。每次重点作业时,他都会带头盯控关键环节。
  “距离‘天窗’结束还有30分钟,大家抓紧时间,立即清理现场,检查几何尺寸!”闫志强抹去脸颊上的汗珠,指挥全体施工作业人员抓紧时间进行质量回检。小觉工务班组施工配合人员张彦军带领作业人员,立即对换轨地段线路轨距、水平、螺栓扭力等设备参数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质量回检记录,确保线路达到正常行车要求。
  12时50分,经过众人的检查复核,扣件安放整齐,各部螺栓紧固,线路达到开通放行列车条件,实现了正点开通。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