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挑战不可能
2024年11月07日
字数:3840
版次:01

本报记者 谢 睿 通讯员 张 欣

  近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传来消息,宁夏石嘴山发电公司6台机组负荷20%深调能力获得认证批准,这是宁夏地区首家深度调峰能力达到20%的企业,也是首家全部机组具备深调能力的企业,标志着宁夏火电深调技术实现了新突破。
  20%,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的是石嘴山公司职工思想的转变,更是全公司上下集众智、聚众力在未知领域的努力和探索,他们挑战不可能,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张深度调峰创新创效的精彩答卷。
   深入基层 种下深调种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石嘴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锋而言,这句诗有着别样的意义。
  今年5月,陈铁锋履新石嘴山公司,此时的公司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亏损额持续攀升。
  石嘴山公司位于宁夏最北端,是银北地区最大的电源支撑点,受网架结构影响,谷段发电量占比高达29%,综合电价对标区内先进单位低出25.14元/兆瓦时,想要靠发电挣钱难上加难。
  “之前在庄河电厂、平罗电厂履职期间,在机组深调上下了很大功夫,两家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我想把之前的经验在石嘴山公司也试一试。”谈到企业治理,陈铁锋表示,深调是企业创收的一项重要手段。
  6月前夕,石嘴山公司仅1、2号机组具备深调30%能力,获取深调补贴能力不足,由于炉型为纯前墙锅炉,燃烧极不稳定,一旦调整不好,锅炉灭火就会成为职工的最大困扰。作为深调方面的专家,算好“经济账”和“精细账”是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也是陈铁锋每次深入班组为职工讲得最多的事。
  6月中旬,5、6号机组通过深调30%认证,4台机组每天深调5个小时就能收益50万元。“这样一个月下来就能挣1500万元。”生产技术部主任赫建平算起账来笑得合不拢嘴。
  通过机组深调,石嘴山公司亏损面不断收窄,呈现出止亏的良好态势。5月以来,实现盈利574万元,“深度调峰势在必行”的种子就这样在职工心中扎下了根。
  “国能号24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全部是机车智能驾驶系统,万吨重载列车100%替代司机操纵的自动驾驶,能在12‰的坡道上牵引万吨货物列车,能以正常时速驶过最小400米的曲线弯道……”
  机车乘务员们骄傲地介绍着,这套机车智能驾驶系统不仅首次实现万吨重载列车100%替代司机操纵的自动驾驶,更首次实现根据轮轨黏着力变化、试闸性能对牵引力变化、列车制动力自适应调节控制;首次实现电力机车自动唤醒、整备与休眠,出库前自动对机车进行“健康”检测;首次实现重载机车独特的无线编组与解编、出入库、站段调车、转场转线,极大提升了机车调车作业效率。
  截至10月22日,国能号24轴机车运行5年来总走行565629公里,累计安全行车1247列,完成煤炭运输1063.2万吨。
  重载在奔跑,跑的是安全高效,要求每一段钢轨、每一颗螺钉、每一米电路乃至每一个信号都必须绝对精准。
  “我们以轨旁关键行车设备存在的信息监测盲点、设备故障检修对线路运输安全及运输效率造成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重载铁路运营特点和设备监测需求,自主研发出一套全面、高效的行车设备自动检测与监测系统。”
  铁路设备的智慧护航也走出了新步伐,该系统结合现场运维需求,制定高精度采集+标准化传输+统一平台+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提出工电供关键设备综合监测方案,针对道岔、转辙机、轨道电路、信号机、继电器、电源屏、电缆箱盒、接触网电连接线、坠砣及黄河大桥等10类设备设施进行感知群建设,研制了9种专用采集模块;研制了5G智能网关与专用物联网平台,建成了工电供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接口;申请专利20项,获得软著6项,发表论文7篇。
  10月19日,包神铁路申报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载铁路工电供关键设备综合监测系统”在第二届中国数字交通创新发展大会中荣获“典型案例”殊荣,这无疑为重载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更为强劲有力的保障!
   5年规划5个100% 智慧数字铁路的新时代
  越是壮丽的风景,越要奋斗才能抵达。
  一年四季,风霜雨雪时刻考验着包神铁路集团的各条线路,不仅是对线路设备的检验,更是对包神人持续技术攻关的同步考察。
  “王工,我刚拆完开口销,空间小的我快把钳子、撬棍、锤子等这些工具都试遍了才把开口销整下来,尤其是生锈的开口销,手差点给我撇弯了,称手的好工具就等着你给发明呢。”付利珉边擦汗边和正在不停写写画画的王绍成说着。
  “放心,这原理我已经想通了,等着组装好咱就去试。”王绍成揉了揉眼睛,难得露出了笑容。
  王绍成今年已经59岁,是包神铁路机务分公司东胜检修设备车间的工班长,也是“王绍成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35年的耕耘奋斗,他从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始终不变的就是“爱捣鼓”,而像这样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更是在包神铁路遍地开花。
  “十四五”以来,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标杆企业,包神铁路以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创新活力,紧密结合铁路运输行业实际,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紧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紧跟集团公司重大项目、紧接国家级研发平台,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布局和工作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攻关、成果创效和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排头兵”作用。着眼未来发展,制定落实集团公司“优秀专家、大国工匠、青年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形成“1+N”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三支队伍人才选拔,建立三支队伍苗子库93人,向国家能源集团输送苗子人选23人。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着眼于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包神铁路向内发力,积极打造青年创新平台,建立青年创新工作室、青年创客联盟6个,创新性打造“蓝狮”等6支青年标杆突击队,设立青年创新创效专项奖金,举办“包神青创人”创新创效成果发表赛,并创新提出“确保由青年牵头的项目不低于30%,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团队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不低于30%”的要求,树立起在科研一线发现、培养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的鲜明导向,鼓励广大包神青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奋战在安全生产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其中,李光波青年创新工作室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技术创新服务生产一线”为核心宗旨,在技术革新领域持续探索,努力寻找业务亮点,成功实施了二十余项科技创新项目,为公司带来了超过300万元的显著效益。“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樊纲领衔的青年创新工作室,成功培养出5位荣获省级创新创效荣誉的优秀青年人才。
  “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五年规划力争实现五个100%,即数字移动通信覆盖率100%、智能驾驶常态化开行100%、关键行车设备监测率100%、货运数据指数化利用100%和运输安全智能化管控100%,打造首条设计一施工一运营全生命周期全业务覆盖的智慧重载运输示范线,引领重载智慧数字铁路的新时代。”
  以“赋能重载、智领未来”为主题的重载铁路智能驾驶科技成果发布会上,5年规划5个100%正成为包神人新的“共鸣”,经久不息的掌声仿若宣告着包神人始终不懈的追求,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重载铁路物流通道不断前行。 
  头脑风暴 开出深调之花
  几年前,石嘴山公司不愁发电,宁夏近一半的电都来自该厂。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必须调峰,可是怎么调峰,调峰调到什么程度,很多职工都没有经历过,势必会面临很多未知的困难。
  石嘴山公司主动出击、对标先进,及时找差距、补短板,主动适应电力市场需求,促进新能源消纳,积极探索机组调峰潜力,主要领导挂帅,构建了“日深调时长汇报、周深调成本核算、月深调收益分析”的工作机制,开设“党委书记开讲啦”系列讲堂,打通了生产经营提质增效的壁垒,建立了“高峰时段抢发电量,低谷时段抢深调收益”的创利路径,每日召开经营例会、每周召开领导班子碰头会、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深度调峰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就如何开展机组灵活性改造以及燃烧器改造,持续提升机组深调能力进行着“头脑风暴”。
  与此同时,石嘴山公司为深调20%试验作了充足的准备,制定下发了《机组20%负荷深调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对6台机组深调能力进行试验摸底,特别是对机组给水系统、制粉系统、风烟系统的参数调节制定了针对性管控措施,加强对各运行班组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深度调峰操作安全化、稳定化、规范化,并加强参数统计和分析,及时统计深调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优化深调技术作足准备。
  深谋远虑 结出深调硕果
  “试验煤质下6.6万千瓦负荷,投运A、B磨,3号锅炉SCR入口烟温分别为292摄氏度、294摄氏度,油枪已全部撤出,着火温度、火检信号和炉膛负压正常,3号锅炉在不投油助燃的条件下,具备深调20%能力。”
  两个小时后,宁夏电科院反馈的测试结果,令整个集控室沸腾。随后,剩余的5台机组相继通过深调审核,创造了新的深度调峰纪录。
  “深调首先要攻克的就是锅炉燃烧稳定性、汽机运行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对深调试验期间各参数的综合判断,摸索出低负荷稳燃的制约因素,制定技术措施,保障燃烧稳定、蒸汽参数合格可控。”初次参与机组深调的值长孙戈这样总结。
  稳扎稳打才能步步为营。石嘴山公司主动研究政策和规则,深挖机组调峰能力,小步慢跑,稳妥推进机组负荷深调20%认证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摸索试验,6台机组深调能力取得历史性突破。石嘴山公司第一时间撰写6台机组深度调峰能力验证及评价试验报告。经过逐级审核,该厂于9月13日圆满完成6台机组20%深度调峰认证,预计深调收益每月增加1500万元。
  此纪录的诞生也意味着公司在抢占深调市场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而这一步承载的是全厂800名职工的希望。
  截至9月底,“两个细则”累计兑现1.5亿元,同比增加1.71亿元,深度调峰收益7012万元,同比增长6064万元,实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螃蟹不能只吃一口、尝个鲜味!”陈铁锋接下来要做的是,举全厂之力,将这只螃蟹吃干净,吃出实实在在的效益。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