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擦亮硬品牌
2024年11月04日
字数:3775
版次:01
本报通讯员 雷晓晗 刘 云
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无尽的能源宝藏。“疆电外送”工程如同一条璀璨的能源纽带,连接着新疆与全国各省市,为全国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离不开国神公司的努力。
作为集团唯一跨区域煤电一体化专业管理公司,国神公司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用硬实力擦亮硬品牌。
融合:煤电联营加速演进
走进国神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3个煤电一体化单位,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公里传送带连接着煤场和电厂,将充足的“原料”送入电厂,转化成电能输送至全国各地。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儿还是一片戈壁荒滩,摇身变成如今的能源宝地,点亮了“万家灯火”。
变化,来自对煤电联营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开始,国神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煤电联营发展新模式。
随着煤电一体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靠什么蹚出深水区?怎样实现爬坡过坎?煤电联营如何落地生根?对国神公司而言,对这个课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煤电一体化改革已经从最初仅仅将煤矿和电厂建在一起,改变为现在真正实现管在一起、融在一起。通过一个法人、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一体化管理的高效协同运营模式,对厂矿进行直管,精心设计一体化组织架构、功能定位、职责界面、制度流程,确保定位准、职责清、运行顺、效率高。
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国神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直面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拿出非干不可、非干成不可的勇气和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公司党委全面梳理煤电一体化改革情况,以深化煤电联营改革、理顺关系、厘清职责为要务,审议通过《煤电一体化改革提升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国神公司本部与煤电公司、煤电公司与厂矿管理权责,理顺各主体管理流程,压实煤电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电公司作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依法履行法人主体责任,以煤电一体化综合管理、计划统筹、资源配置、生产调度和经营管理为重点,集中开展党建、经营、发展、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确保对外协调有效、抓项目谋发展有为、协同创效有力。厂矿作为煤电公司下属的生产单元,以专业管理、现场管理、成本控制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成本管控。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赋予厂矿人事权、分配权,通过剥离辅助功能,推动厂矿集中精力抓实抓牢安全生产,煤电联营发展步入“快车道”。
“煤电联营,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和区域特性,科学测算煤炭购销和发电的边际效益,及时调整策略,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国神新疆分公司总经理步万里说。
今年前三季度,国神公司各项指标保持了良好态势:煤炭年产量4183.14万吨,煤炭年销量4211.98万吨,年发电量476.09亿千瓦时,疆煤出区221.65万吨,一体化发运1111.2万吨,其中,煤炭年产量超时间进度20.73万吨,煤炭年销量超时间进度49.58万吨,一体化发运超时间进度108.03万吨,能源保供稳定有力。
透过数据看发展,国神公司煤电联营在煤电资源互补利用、共享保障、煤炭均衡生产与发电、煤炭购销与发电、综合效益统筹、体制机制优化的优势得到较好发挥。截至目前,公司运营管理煤电一体化项目7个,煤炭产能7400万吨/年,电力装机1355万千瓦,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管理运营,发挥煤电协同创效,国神公司对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再学习再思考不断加深。
协同:转型发展向新而行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厚植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底色,是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协同,作为煤电联营的措施和路径,成为国神公司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在距离新疆哈密市区70公里的国神哈密煤电公司花园电厂的智能化大屏幕前,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按照调度指令调整发电负荷。近日,这里的4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有了“新能力”。
“煤电联营改革不断深入,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系统对煤电机组灵活调峰的要求会更加严苛,我们积极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节能减排技术,对现有的4台发电机组进行了灵活性改造,可将机组达到最低20%负荷的调峰能力,实现深度调峰。”哈密煤电花园电厂总工程师辛胜伟向记者介绍。“我们还对高、中、低压缸进行全通流改造,改造后,每台机组煤耗每千瓦降低了12.66克,每台机组年可节约用煤3万吨。”
当绿色基因碰上“压舱石”,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创新,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能源生态发展道路不断延伸。
通过创新节能技术,逐步降低煤炭、水等资源的消耗,在哈密,煤电机组由常规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实现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的耦合发展。哈密煤电新能源分公司在建100万千万新能源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该项目是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政策落实落地、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电力产业“大项目建设管理年”61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基地项目,包括风电装机80万千瓦、光伏装机20万千瓦。“目前,128台风机已完成吊装作业,正式投运后,我们会在风能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煤电机组负荷降到合理数值上,尽可能生产更多绿电。”哈密煤电新能源分公司安全总监姜泉泉说。
蓝图已绘就,改革正当时。以煤电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协同新能源发电,是国神公司加快煤电一体化发展步伐、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夯实改革成效,协同推进改革再深化是未来发展重点。近年来,国神公司在夯实煤电联营产业集约化发展基础,提高煤矿与电厂的专业生产效能的同时,还探索形成了“三来三去”(煤来电去、水来汽去、煤来烟去)煤电资源协同创效模式。
其中,“煤来电去”是在煤矿直供电厂燃料的基础上,实现电厂直供煤矿生产用电,以煤供电、以电促煤、互相依托,保持生产成本领先;“水来汽去”是将煤矿疏干水经过处理后用作电厂生产用水,电厂再将蒸汽反送到煤矿用于生产生活供热,消除矿井水处理后直排存在的环保隐患,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解决煤矿供热汽源,降低企业成本;“煤来烟去”是以煤炭在电厂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为“资源”解决煤矿采空区防灭火问题,将烟气注入采空区进行碳封存,减少碳排放。
改革,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自我革命”。新疆区域在国神产业布局上举足轻重,哈密煤电公司作为国神最大的煤电一体化单位,更是国神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妨带个头,改革思路再活些、步子迈得再大些,以发展意识、发展思维统领工作,增强发展的强烈感和紧迫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改革成效释放活力
改革越是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9月底,国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艾深入基层调研煤电一体改革成效,指出公司下属各煤电公司还要进一步厘清职责界面,煤电公司党委、董事会、经营层,按照法规制度赋予的职责定位,抓好责任落实,煤电公司、厂矿职能部门既要突出专业化管理,更要发挥一体化协同效应。
管理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反哺并推动管理改革持续深入。
实践证明,国神公司初步探索形成了煤电一体化单位“行政管理共享化、板块管理专业化”管理模式,完善了“集中统一、协调配合、联动互促”的运营机制,打破了原有管理壁垒。通过后勤综合服务、财务、人力、资源等一体化,有针对性地简化内部程序、减少重复性建设、合理减负降费等,持续优化内外部环境,释放生产积极性,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
只要思路活了、机制顺了,鲜活的创新创造就会迸发。在百米井下,多机精准联动,形成“自主割煤+无人跟机+远程控制”无人化采煤模式;在现代化的发电厂房里,3D数字厂房孪生数据系统精准识别运维风险;在露天煤矿工作面上,一辆辆重卡实现自动驾驶……一幅幅智能化的场景,正在国神新疆的各个煤电公司中呈现。
通过创新煤电一体化改革,国神公司深化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由“两个联营”向“三个联营”转变,通过做精“三个联营”,开创公司传统能源、新能源和战新产业高度协同的发展新模式,建立起一套协同高效、科学规范的创新管理体系,强化了煤电公司和职能部门、技术支持中心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方面的联动作用,提高了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
科技高峰勇登攀,胸怀国者创新澜。“新疆高碱煤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2024年度“十大项目”,拟通过对高碱煤燃烧特性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为新疆高碱煤在全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保障。矿区干净整洁的VR驾驶室内,哈密大南湖二矿无人驾驶技术经理胡仪伟正通过屏幕对行驶中的无人矿车进行日常检查。谈及这里发生的变化,他向记者说出切身感受:“矿区位于戈壁荒漠中,气候干旱少雨,沙尘居多,夏天最高温度能超过60摄氏度,无人卡车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作业,不仅能够克服矿井地形复杂,人员的安全问题也能够有效解决。”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能源发展是在改革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国神公司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将能源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谱写能源体制革命的国神新篇章!
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无尽的能源宝藏。“疆电外送”工程如同一条璀璨的能源纽带,连接着新疆与全国各省市,为全国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离不开国神公司的努力。
作为集团唯一跨区域煤电一体化专业管理公司,国神公司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用硬实力擦亮硬品牌。
融合:煤电联营加速演进
走进国神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3个煤电一体化单位,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公里传送带连接着煤场和电厂,将充足的“原料”送入电厂,转化成电能输送至全国各地。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儿还是一片戈壁荒滩,摇身变成如今的能源宝地,点亮了“万家灯火”。
变化,来自对煤电联营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开始,国神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煤电联营发展新模式。
随着煤电一体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靠什么蹚出深水区?怎样实现爬坡过坎?煤电联营如何落地生根?对国神公司而言,对这个课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煤电一体化改革已经从最初仅仅将煤矿和电厂建在一起,改变为现在真正实现管在一起、融在一起。通过一个法人、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一体化管理的高效协同运营模式,对厂矿进行直管,精心设计一体化组织架构、功能定位、职责界面、制度流程,确保定位准、职责清、运行顺、效率高。
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国神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直面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拿出非干不可、非干成不可的勇气和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公司党委全面梳理煤电一体化改革情况,以深化煤电联营改革、理顺关系、厘清职责为要务,审议通过《煤电一体化改革提升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国神公司本部与煤电公司、煤电公司与厂矿管理权责,理顺各主体管理流程,压实煤电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电公司作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依法履行法人主体责任,以煤电一体化综合管理、计划统筹、资源配置、生产调度和经营管理为重点,集中开展党建、经营、发展、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确保对外协调有效、抓项目谋发展有为、协同创效有力。厂矿作为煤电公司下属的生产单元,以专业管理、现场管理、成本控制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成本管控。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赋予厂矿人事权、分配权,通过剥离辅助功能,推动厂矿集中精力抓实抓牢安全生产,煤电联营发展步入“快车道”。
“煤电联营,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和区域特性,科学测算煤炭购销和发电的边际效益,及时调整策略,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国神新疆分公司总经理步万里说。
今年前三季度,国神公司各项指标保持了良好态势:煤炭年产量4183.14万吨,煤炭年销量4211.98万吨,年发电量476.09亿千瓦时,疆煤出区221.65万吨,一体化发运1111.2万吨,其中,煤炭年产量超时间进度20.73万吨,煤炭年销量超时间进度49.58万吨,一体化发运超时间进度108.03万吨,能源保供稳定有力。
透过数据看发展,国神公司煤电联营在煤电资源互补利用、共享保障、煤炭均衡生产与发电、煤炭购销与发电、综合效益统筹、体制机制优化的优势得到较好发挥。截至目前,公司运营管理煤电一体化项目7个,煤炭产能7400万吨/年,电力装机1355万千瓦,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管理运营,发挥煤电协同创效,国神公司对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再学习再思考不断加深。
协同:转型发展向新而行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厚植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底色,是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协同,作为煤电联营的措施和路径,成为国神公司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在距离新疆哈密市区70公里的国神哈密煤电公司花园电厂的智能化大屏幕前,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按照调度指令调整发电负荷。近日,这里的4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有了“新能力”。
“煤电联营改革不断深入,大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系统对煤电机组灵活调峰的要求会更加严苛,我们积极探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节能减排技术,对现有的4台发电机组进行了灵活性改造,可将机组达到最低20%负荷的调峰能力,实现深度调峰。”哈密煤电花园电厂总工程师辛胜伟向记者介绍。“我们还对高、中、低压缸进行全通流改造,改造后,每台机组煤耗每千瓦降低了12.66克,每台机组年可节约用煤3万吨。”
当绿色基因碰上“压舱石”,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创新,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能源生态发展道路不断延伸。
通过创新节能技术,逐步降低煤炭、水等资源的消耗,在哈密,煤电机组由常规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实现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的耦合发展。哈密煤电新能源分公司在建100万千万新能源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该项目是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政策落实落地、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电力产业“大项目建设管理年”61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基地项目,包括风电装机80万千瓦、光伏装机20万千瓦。“目前,128台风机已完成吊装作业,正式投运后,我们会在风能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煤电机组负荷降到合理数值上,尽可能生产更多绿电。”哈密煤电新能源分公司安全总监姜泉泉说。
蓝图已绘就,改革正当时。以煤电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协同新能源发电,是国神公司加快煤电一体化发展步伐、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夯实改革成效,协同推进改革再深化是未来发展重点。近年来,国神公司在夯实煤电联营产业集约化发展基础,提高煤矿与电厂的专业生产效能的同时,还探索形成了“三来三去”(煤来电去、水来汽去、煤来烟去)煤电资源协同创效模式。
其中,“煤来电去”是在煤矿直供电厂燃料的基础上,实现电厂直供煤矿生产用电,以煤供电、以电促煤、互相依托,保持生产成本领先;“水来汽去”是将煤矿疏干水经过处理后用作电厂生产用水,电厂再将蒸汽反送到煤矿用于生产生活供热,消除矿井水处理后直排存在的环保隐患,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解决煤矿供热汽源,降低企业成本;“煤来烟去”是以煤炭在电厂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为“资源”解决煤矿采空区防灭火问题,将烟气注入采空区进行碳封存,减少碳排放。
改革,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自我革命”。新疆区域在国神产业布局上举足轻重,哈密煤电公司作为国神最大的煤电一体化单位,更是国神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妨带个头,改革思路再活些、步子迈得再大些,以发展意识、发展思维统领工作,增强发展的强烈感和紧迫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改革成效释放活力
改革越是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9月底,国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艾深入基层调研煤电一体改革成效,指出公司下属各煤电公司还要进一步厘清职责界面,煤电公司党委、董事会、经营层,按照法规制度赋予的职责定位,抓好责任落实,煤电公司、厂矿职能部门既要突出专业化管理,更要发挥一体化协同效应。
管理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反哺并推动管理改革持续深入。
实践证明,国神公司初步探索形成了煤电一体化单位“行政管理共享化、板块管理专业化”管理模式,完善了“集中统一、协调配合、联动互促”的运营机制,打破了原有管理壁垒。通过后勤综合服务、财务、人力、资源等一体化,有针对性地简化内部程序、减少重复性建设、合理减负降费等,持续优化内外部环境,释放生产积极性,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
只要思路活了、机制顺了,鲜活的创新创造就会迸发。在百米井下,多机精准联动,形成“自主割煤+无人跟机+远程控制”无人化采煤模式;在现代化的发电厂房里,3D数字厂房孪生数据系统精准识别运维风险;在露天煤矿工作面上,一辆辆重卡实现自动驾驶……一幅幅智能化的场景,正在国神新疆的各个煤电公司中呈现。
通过创新煤电一体化改革,国神公司深化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由“两个联营”向“三个联营”转变,通过做精“三个联营”,开创公司传统能源、新能源和战新产业高度协同的发展新模式,建立起一套协同高效、科学规范的创新管理体系,强化了煤电公司和职能部门、技术支持中心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方面的联动作用,提高了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
科技高峰勇登攀,胸怀国者创新澜。“新疆高碱煤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2024年度“十大项目”,拟通过对高碱煤燃烧特性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为新疆高碱煤在全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保障。矿区干净整洁的VR驾驶室内,哈密大南湖二矿无人驾驶技术经理胡仪伟正通过屏幕对行驶中的无人矿车进行日常检查。谈及这里发生的变化,他向记者说出切身感受:“矿区位于戈壁荒漠中,气候干旱少雨,沙尘居多,夏天最高温度能超过60摄氏度,无人卡车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作业,不仅能够克服矿井地形复杂,人员的安全问题也能够有效解决。”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能源发展是在改革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国神公司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将能源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谱写能源体制革命的国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