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后地“追风者”
本报记者 李 霄 通讯员 王 懿
2024年10月29日
字数:1395
版次:03
  在黄河之畔,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的一个小山村,河南新能源公司后地风电场一座座风机的叶片随风“舞动”,与百年明清古枣林、美丽迷人的薰衣草庄园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风景背后,有着一群“追风者”,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这里,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清洁能源。
  自后地风电场并网发电以来,后地风电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以“抢电量、提效率、控损失、降成本”为目标,牢固树立“度电必争”的抢发电理念,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朝着共同目标稳步前进,已累计发电3.88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地风电场场长卫振海深知,安全运行管理与高水平的应急响应能力是风电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他从不把自己当做一名“指挥官”,而是更像是一名冲锋在前的“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2021年9月,后地风电场遭遇连续暴雨的侵袭。雨水倒灌场房,站内地势低洼排水困难,导致水泵房抽水无法排出。面对紧急情况,卫振海当即号召所有人挖渠排水。大家冒着大雨扛起锄头,尽管雨水已经浸透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的脸上却挂着坚毅的表情。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将站内雨水顺利排出,成功防止了水泵房控制柜被水淹没的风险。
  此后,每逢降雨,风场职工都会开展特巡,检查场区电缆沟等低洼处积水情况,及时抽排,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在卫振海的影响下,后地风电场打造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保电队伍,为风电场的平稳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值长贾士一,以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高效果断的决策能力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面对挑战,他总是能够冷静分析,迅速制定应对策略,确保任务高效执行。在风电场的日常运营中,贾士一不仅注重细节管理,还时刻保持着对设备状态的敏锐洞察,任何微小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2022年11月,后地风电场在开展设备预防性试验中,发现主变低压侧管型母线绝缘降低的缺陷。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更换管型母线。而管型母线只能在2000公里开外的设备厂家在厂内制作好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由于临近冬季,时间紧迫,加上正值疫情期间,运输和安装都面临巨大挑战。贾士一迅速作出决策,提前联系、催促厂家抓紧设备制造和运输,并及时掌握防疫政策,最终在预试完成前成功将管型母线运到升压站。为了不影响发电任务,风场全体人员加班加点进行卸车和安装工作。偏偏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但大家依然坚守岗位,冒雨执行任务。大家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经过一个通宵的奋战,终于赶在调度送电前完成了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
  值班员王懿作为风电场技术骨干,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闻名。2023年4月18日上午,王懿在值班时发现测风塔通讯中断。经过分析,将故障原因锁定在光缆断线方面。由于测风塔光缆位于农田中,第一时间无法找到断点。王懿提议采用缩小故障范围的方法,在风机和测风塔平台向站内打光,最终将故障段确定为测风塔和风机之间的光缆上。此时正值4月中旬,田地里不仅种满了山药,光缆标识柱还被扔到了一旁。为了尽快找到光缆断点,大家根据光缆途经过路线开始挖掘找寻。最终成功找到了光缆断点并完成了布线融纤工作,消除了测风塔通讯中断的问题。
  在后地风电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是勇敢而坚韧的“追风者”,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未来,他们还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风电场安全发展贡献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