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人·75个堡垒
2024年10月22日
字数:2835
版次:02
龙源电力河北公司承德维保基地党支部:
一直以来,在龙源河北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该党支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所属吉风风电场累计向社会输送绿电34亿千瓦时,各项指标均处于区域可比企业前列,先后获得河北省及集团公司“青年安全示范岗”,承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为进一步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更好地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经验优势,该党支部针对目前风电场青年员工实操经验较少的情况,创新优化“传帮带”方式,将“传帮带”由传统的“以老带新”转换为“以老带新+以新带老”,由党员骨干倾囊相授自身工作经验,到新员工向老师傅们讲解新科技、新时代下的业务知识,实现全员业务技能双提升,达到“1+1>2”的合力效果。
“师傅,这个电机的电磁刹车已经拆解下来了,下一步是不是该测量刹车片厚度了?”在吉风风电场的检修室内,青年员工王坤一边拆解着偏航电机,一边向老员工张迪询问。
“想想我在风机上是怎么做的?把每一步都在脑子里复盘一下。”张迪对王坤说,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嗯……不对!应该先检查刹车反馈触点是否灵敏。”王坤眼前一亮,脱口而出。
“这就对了。”看着年轻人立马投身试验中,张迪露出一副欣慰的表情。
“师傅,您看一下,我利用仿真系统给反馈一个信号,是不是可以更便捷地操作?”另一位青年员工吕超越拿着电脑向张迪说道。
“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张迪边说着边俯下身投入到试验的队伍中。此时午后的斜阳正好照进检修室,照在他胸前的党员徽章上,熠熠发光。
“咋处理呀,您看看我分析得对不对呀……”在场站里经常听到青年员工说这句话。在这样“学中干、干中学”的氛围中,该党支部先后涌现出14名技能水平过硬、责任心强的党员青年技术带头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针对生产设备治理中出现的难点、痛点问题,该党支部不断加大设备治理力度和技术力量投入。2023年,首次在风电场一线推行“揭榜挂帅”活动,由一线优秀党员骨干自发组成突击队进行设备“包干”,通过责任设备的运行情况来兑现个人的绩效考核,让员工能够更加踊跃地投身到设备治理第一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吉风风电场便是“揭榜挂帅”活动的先头军和受益者。
“不怕问题多、困难多、缺陷多,就怕不去找问题,只有积极去发现才能更快更准地找到问题、发现风机存在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处理和机组维护工作。”姚依杰在风电场组织的问题研讨会上说道。作为新兵小将,身为党员的他主动报名参与到吉风“揭榜挂帅”活动小组中。
“我觉得依杰说得有道理,我们把近几年的机组运行数据好好分析一下,结合缺陷和隐患记录,制定一套专属于它们的‘独门秘方’。”党员张勇强当即表示。
“好!好!”会议室内赞同的声音随即响起,越来越多的人都表示要加入到活动中。一张会议桌,5台电脑,数十本维护记录,数不清的表格数据,几个人就这样一边分析一边交流讨论着,即便错过饭点,仍然乐此不疲,讨论声此起彼伏直至深夜。
像这样的“头脑风暴”只是该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工作中的“急重险难”,党员青年敢战、能战、善战,他们坚守岗位、勇挑重担,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保障了现场的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吉风风电场设备故障率同比降低67%,极大提升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近年来,龙源河北公司党委立足主责主业,坚持党建引领,用好党团共建“传家宝”,团结带领青年员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形成了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党团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人,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这是煤质快检团队的座右铭,杨爱勇在被授予集团公司2024年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个人称号,代表团队领奖时如是说。
自分管科技研发工作之初,杨爱勇就经常“泡”在煤质检测实验室中,看到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中开展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的忙碌身影,他敏锐发现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攻关方向——通过自动化、数智化手段,将人力从煤质检测中解放出来。
煤质检测是南环院(国能煤检)的看家本领。内行看门道,凭借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杨爱勇在煤质检测这项娴熟的“老手艺”中,看出了煤炭交易验收低效、煤质数据“失真”、新型检测技术缺失等深层次问题。经过认真琢磨,他把攻关煤质在线测量新技术,实现煤质计量“真、准、快、透”作为目标。在他的推动下,该院科技创新工作组迅速成立,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成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怀揣责任与梦想,杨爱勇带领研发团队开展多种技术路线尝试,开发样机、查找不足、拓宽应用场景。2021年,“便携式激光煤质快速检测装置”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检测样机研制成功,并在煤场精细化管理、煤炭装运快检、外购煤监管等方面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修炼好“内功”,时代的召唤总会到来。2022年6月,为了能够快速、准确、低成本地获得煤质检测结果,提高煤炭结算效率,集团公司启动煤质快检技术研发攻关工作。南环院凭借长期研究积淀被集团选中与海康威视展开合作,共同研发煤质快速检测装置,杨爱勇也当仁不让地成为项目团队负责人。
经过为期一年的研发,煤质快检设备终于具备现场测试条件。2023年,在“基于人工智能(AI)+多光谱融合的煤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过程中,杨爱勇带领团队辗转于煤源地、中转地、用户地等,开展阶段试验比对和算法模型优化工作,得到批煤发热量偏差100大卡以内比例优于国家标准中子活化法检测精度的良好结果。
随着煤质快检试点工作进程不断深入,杨爱勇与同事们坚守一线,顶风雪、冒严寒,分析归纳检测结果,不断优化调整煤质快检技术方法和设备性能,为规模化推广积蓄经验和能量。目前,实现了主流煤种通过率持续保持100%,并完成“煤电化运”全产业链示范验证,获得的技术指标优于现行标准。
今年4月27日,集团公司在胜利能源完成第一组皮带秤与工业生产系统、ERP系统直连,历史首笔应用煤质快检技术实现的煤炭交易快速结算就此诞生。
在这背后,一个超大规模的煤质数据集和首个可快速部署的统一基础大模型初步构建完成,300多万条煤质数据覆盖了国内全部及国外主流的389个煤炭品种,形成10万余组高质量光谱煤质数据集。在杨爱勇攻关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基于AI+多维感知在线计量技术的煤质管控体系创新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通过集团公司2024年十大科技项目立项评选,新一轮提升检测精度的攻坚已然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杨爱勇已经在新的“战场”上挂帅出征,全力以赴投入集团公司一体化区域外购煤站台煤质快检全覆盖工作之中了。
敢战 能战 善战
本报特约记者 路 芬
一直以来,在龙源河北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该党支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所属吉风风电场累计向社会输送绿电34亿千瓦时,各项指标均处于区域可比企业前列,先后获得河北省及集团公司“青年安全示范岗”,承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为进一步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更好地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经验优势,该党支部针对目前风电场青年员工实操经验较少的情况,创新优化“传帮带”方式,将“传帮带”由传统的“以老带新”转换为“以老带新+以新带老”,由党员骨干倾囊相授自身工作经验,到新员工向老师傅们讲解新科技、新时代下的业务知识,实现全员业务技能双提升,达到“1+1>2”的合力效果。
“师傅,这个电机的电磁刹车已经拆解下来了,下一步是不是该测量刹车片厚度了?”在吉风风电场的检修室内,青年员工王坤一边拆解着偏航电机,一边向老员工张迪询问。
“想想我在风机上是怎么做的?把每一步都在脑子里复盘一下。”张迪对王坤说,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嗯……不对!应该先检查刹车反馈触点是否灵敏。”王坤眼前一亮,脱口而出。
“这就对了。”看着年轻人立马投身试验中,张迪露出一副欣慰的表情。
“师傅,您看一下,我利用仿真系统给反馈一个信号,是不是可以更便捷地操作?”另一位青年员工吕超越拿着电脑向张迪说道。
“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张迪边说着边俯下身投入到试验的队伍中。此时午后的斜阳正好照进检修室,照在他胸前的党员徽章上,熠熠发光。
“咋处理呀,您看看我分析得对不对呀……”在场站里经常听到青年员工说这句话。在这样“学中干、干中学”的氛围中,该党支部先后涌现出14名技能水平过硬、责任心强的党员青年技术带头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针对生产设备治理中出现的难点、痛点问题,该党支部不断加大设备治理力度和技术力量投入。2023年,首次在风电场一线推行“揭榜挂帅”活动,由一线优秀党员骨干自发组成突击队进行设备“包干”,通过责任设备的运行情况来兑现个人的绩效考核,让员工能够更加踊跃地投身到设备治理第一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吉风风电场便是“揭榜挂帅”活动的先头军和受益者。
“不怕问题多、困难多、缺陷多,就怕不去找问题,只有积极去发现才能更快更准地找到问题、发现风机存在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处理和机组维护工作。”姚依杰在风电场组织的问题研讨会上说道。作为新兵小将,身为党员的他主动报名参与到吉风“揭榜挂帅”活动小组中。
“我觉得依杰说得有道理,我们把近几年的机组运行数据好好分析一下,结合缺陷和隐患记录,制定一套专属于它们的‘独门秘方’。”党员张勇强当即表示。
“好!好!”会议室内赞同的声音随即响起,越来越多的人都表示要加入到活动中。一张会议桌,5台电脑,数十本维护记录,数不清的表格数据,几个人就这样一边分析一边交流讨论着,即便错过饭点,仍然乐此不疲,讨论声此起彼伏直至深夜。
像这样的“头脑风暴”只是该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工作中的“急重险难”,党员青年敢战、能战、善战,他们坚守岗位、勇挑重担,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保障了现场的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吉风风电场设备故障率同比降低67%,极大提升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党有号召,青年有行动。近年来,龙源河北公司党委立足主责主业,坚持党建引领,用好党团共建“传家宝”,团结带领青年员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形成了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党团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
杨爱勇:创新脚步一路向前
本报通讯员 曹 含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人,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这是煤质快检团队的座右铭,杨爱勇在被授予集团公司2024年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个人称号,代表团队领奖时如是说。
自分管科技研发工作之初,杨爱勇就经常“泡”在煤质检测实验室中,看到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中开展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的忙碌身影,他敏锐发现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攻关方向——通过自动化、数智化手段,将人力从煤质检测中解放出来。
煤质检测是南环院(国能煤检)的看家本领。内行看门道,凭借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杨爱勇在煤质检测这项娴熟的“老手艺”中,看出了煤炭交易验收低效、煤质数据“失真”、新型检测技术缺失等深层次问题。经过认真琢磨,他把攻关煤质在线测量新技术,实现煤质计量“真、准、快、透”作为目标。在他的推动下,该院科技创新工作组迅速成立,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成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怀揣责任与梦想,杨爱勇带领研发团队开展多种技术路线尝试,开发样机、查找不足、拓宽应用场景。2021年,“便携式激光煤质快速检测装置”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检测样机研制成功,并在煤场精细化管理、煤炭装运快检、外购煤监管等方面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修炼好“内功”,时代的召唤总会到来。2022年6月,为了能够快速、准确、低成本地获得煤质检测结果,提高煤炭结算效率,集团公司启动煤质快检技术研发攻关工作。南环院凭借长期研究积淀被集团选中与海康威视展开合作,共同研发煤质快速检测装置,杨爱勇也当仁不让地成为项目团队负责人。
经过为期一年的研发,煤质快检设备终于具备现场测试条件。2023年,在“基于人工智能(AI)+多光谱融合的煤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过程中,杨爱勇带领团队辗转于煤源地、中转地、用户地等,开展阶段试验比对和算法模型优化工作,得到批煤发热量偏差100大卡以内比例优于国家标准中子活化法检测精度的良好结果。
随着煤质快检试点工作进程不断深入,杨爱勇与同事们坚守一线,顶风雪、冒严寒,分析归纳检测结果,不断优化调整煤质快检技术方法和设备性能,为规模化推广积蓄经验和能量。目前,实现了主流煤种通过率持续保持100%,并完成“煤电化运”全产业链示范验证,获得的技术指标优于现行标准。
今年4月27日,集团公司在胜利能源完成第一组皮带秤与工业生产系统、ERP系统直连,历史首笔应用煤质快检技术实现的煤炭交易快速结算就此诞生。
在这背后,一个超大规模的煤质数据集和首个可快速部署的统一基础大模型初步构建完成,300多万条煤质数据覆盖了国内全部及国外主流的389个煤炭品种,形成10万余组高质量光谱煤质数据集。在杨爱勇攻关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基于AI+多维感知在线计量技术的煤质管控体系创新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通过集团公司2024年十大科技项目立项评选,新一轮提升检测精度的攻坚已然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杨爱勇已经在新的“战场”上挂帅出征,全力以赴投入集团公司一体化区域外购煤站台煤质快检全覆盖工作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