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丹心妙手“治”杂症
2024年10月21日
字数:1379
版次:03
本报记者 李 霄 通讯员 黄 印
贵州多山多水,这样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贵州人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性格。他们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寻找生机,勇于面对挑战。贵州公司红枫电厂设备维护部机械检修专责李燕,就是这样一位被贵州的山川河流赋予了坚韧不拔性格和勇往直前精神的电力人。自1990年踏入水电事业的大门,他便以一颗执着的心,用勤劳、细致和负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进入电厂后,李燕一直从事水电站主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工作,他不仅是技艺精湛的检修专家,更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士。2010年,红林电站3台机组在改造增容后遭遇了上导瓦温超高的异常现象,在采取降负荷运行等多项处理后效果仍不佳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李燕临危受命,驻站15天,夜以继日地查阅相关资料,带领检修队伍深入机组内部进行细致检查。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他准确判断出问题所在——冷却油短路。在李燕的带领下,大家分工协作,对稳流板和导流板进行了创新性改造,改造后的3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时的上导瓦温均降至52℃以下,确保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多年来,类似的困难局面在红枫电厂的9个电站、22台机组检修中不断出现。每当遇到检修难题,李燕总是会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用智慧和汗水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总结出的多套安全可靠的技术成果,如机组轴线百分表加垫法、机组自垂直定中心法等,在检修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为水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燕不仅在工作中勇于担当,更在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2016年,他积极参与搭建首席师工作室,通过书刊、电脑、同行交流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和推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了检修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更好实施。先后完成《机组空冷器下部端盖积油分析及处理》《A级检修现场管理实施与分析》《A修推力瓦架更换方案与处理》等10篇创新课题,编写的6篇相关检修论文在专业刊物发表,将同类型问题的处理经验进行了广泛推广,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在红枫电厂工作多年,李燕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他鼓励徒弟们将专业特长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中,多思多学多动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徒弟们均能独立工作,并取得了工程师、技师或建造师、安全师等资格。在电力职业技能大赛及集团举办的竞赛、评优中,他的徒弟们也屡获佳绩,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李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传承”的深刻内涵,为水电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可用之才。
在徒弟们眼中,李燕是熟悉水电站检修、运行、试验等领域的全能师傅,总能迅速准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并以精湛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大家学习和敬仰的对象;在同事眼中,李燕是厂内外机组增容改造、安装及各级检修工程的领军人物,他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在李燕自己看来,他不过是凭借对水电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学习与实践,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凭借着卓越的业绩和无私的奉献,李燕多次获得厂内外QC、技术创新、论文竞赛奖,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168”技能人才及中国电机学会“电力之光”科学传播专家,厂“先进工作生产者”“岗位能手”“首席机电维护师”等。这些荣誉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更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在红枫电厂这片热土上,李燕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电力人的使命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不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