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道上加速跑
2024年10月10日
字数:3044
版次:01
本报特约记者 张素斌
战机呼啸,长箭腾空。作为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碳纤维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新型战机、无人机、航天器等领域,具有远超其他现有工业材料的优越性能。如今,碳纤维也成为了新型铁路货车的主角。
9月10日,由铁路装备、低碳院联合中车齐车公司研制的“全球首批碳纤维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顺利下线。“自重更轻、载重更大、强度更高、适应性更强、更智能、更环保……”一系列的新标签,是这个国内最大的铁路自备货车运营管理公司——铁路装备公司积极推进智改数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时间属于坚守者,亦属于奋进者。自备车运营管理,最难坚守和最需要长久守护的关键点是什么?一个是运力,另一个是安全,而新质生产力,把二者合二为一,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也成为铁路装备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创新是企业的责任。在20多年只争朝夕与漫长厮守中,铁路装备以一以贯之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创新求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解题思路和破题路径,坚持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的生产力三要素全面发展、纵深推进,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变身“看准了”“抓紧干”的统筹决策,演变成了“急不得”又“等不得”的辩证实践。
“第一”叠加“第一”,智慧装备再添丁
新型自备车两端蓝绿色动感交织,车辆中心部位“国家能源集团”及其标识鲜艳夺目。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和中车联合打造的新型铁路货车品牌,新型自备车实现了首次在承载结构中大规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内最高水平的自重系数、车辆状态实时感知和运行故障提前预警等,是铁路货车轻量化、智慧化的典型代表。
从19世纪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开始,碳纤维就进入了历史舞台,但大规模运用到铁路货车上,还是全球首次。
新下线的自备车采用的是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密度小、重量轻,强度却大幅优于同等铝合金材料,其密度每立方米不超过1.6克,但强度却达到800兆帕以上。利用碳纤维复材做成的铁路货车端墙、侧墙,重量相同情况下的材料刚度达到了铝合金的1.5至1.8倍,强度更是达到了铝合金材质车体的5至7倍。
“新型自备车不仅具有减自重增载重、添感知强预警等特点,这种底开门的卸车方式,还将传统的翻车机卸车、人力卸车向‘由矿到厂高效自卸’的方式转变,实现了煤矿、电厂两端客户零公里衔接,拉得更多、跑得更稳、服务保障更好。”铁路装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惠舒清在9月10日参加全球首批碳纤维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发布会时,向与会领导和客户自豪地介绍道。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能源集团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铁路货车也开始了快速的更新迭代。最早的C62A/B、C64K型自备车已经淘汰或开始淘汰,主力车型已更新至C80铝合金运煤专用车,代表国内铁路货车最高水平的轴重30吨、载重100吨的KM98、KM100横空出世,KM81首次加装环保顶盖和智能监测装置,成为智慧运输与环保运输的先锋。新型碳纤维自备车的加入,让自备车管理持续迈入智能、高质量运营新征程。
在铁路装备,一批“智慧工厂”“黑灯工厂”先后涌现,一条条智慧流水线、智能机器人正投入大规模应用,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轨道机械维护技术、工艺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与赋能中,得到了突破性跨越与提升,智能运维状态修呈现“多点开花、果香满园”的可喜景象。
从“提效”到“创效”,管理创新活水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铁路装备的发展靠什么?如何更好、更新、更高效、更科技、更智能、更高质量地“吃山、吃水”?靠高效的自备车运营管理,靠高效的自备车检修,靠高效的轨道机械维护等主营业务,铁路装备坚定地给出了答案。
相比固本强基的“提效”来说,开拓奋进的“创效”弥足珍贵。铁路装备长期致力于保障国家能源集团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运行,在持续提升自我的同时,开拓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是铁路装备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引活水、增效益的关键。
轨道清筛作业中产生的砟土较多,因其含有较多的煤渣、金属屑、碎石、油污等,砟土的处置费钱费时又费力。“清筛砟土综合利用”项目是铁路装备变废为宝增效益的一次大胆尝试。
轨道清筛作业中产生的砟土,经过加工磨细后,按一定比例,就配置成为了水硬性胶凝材料,利用制砖设备对废弃清筛砟土进行高压胶凝固化后,大小不一、形状多样的各种地砖便制作出来了。经过测算,基凝材料制砖成本比普通硅酸盐水泥降低了50%,碳排放量降低90%以上。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但也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如何利用富余运力,把原来西部地区固废物粉煤灰运送到东部,成为水泥原料、大型工程的“香饽饽”,是铁路装备在非煤运输工作中的创新和实践。
“公司采用了粉煤灰灌装、小敞车运输的方式,粉煤灰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外泄污染,装卸效率高,公司富余运力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参与粉煤灰运输业务的铁路装备内蒙古分公司职工代小龙说道。
新业务、新市场的开拓,也是铁路装备利用管理创新提效增效的有效方式。铁路装备各轨道维护单位对外开拓市场,利用垂直天窗和设备间隙开展管外作业,对内扩增业务项目,钢轨焊接和换轨作业、钢轨打磨、隧道清筛、桥梁偏心测量等业务持续形成品牌效应,在保障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输前提下,持续提高作业效能。一系列“外增内扩”组合拳,使得轨道机械维护收入实现了有效提升。
从“领工资”到“挣工资”,思维转变天地宽
从“领工资”到“挣工资”,从“派活干”到“抢活干”,思想上的创新和重视,带来了思维的巨大转变和行动的高度自觉。
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能力的提升是培育生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铁路装备公司把职工思想转变作为推动智改数转工作的动力,思想重视、思维转变、行动迅速、能力提升,成为现阶段公司发展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要清晰认识到,我们不能作为‘前浪’而沾沾自喜,而是要在转型的浪潮中突破、增效、蓄势,要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主责主业,主动融入和服务集团公司产业转型新发展格局,巩固扩大生产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惠舒清在铁路装备“智改数转”专项行动阶段推进会上,针对转变思想观念,进行了发动、鼓劲和加油。
思想上的转变带来了能力提升的迫切愿望和强烈需求。特别是“智改数转”工作的推行,已经对生产方式、岗位安全、生产效率、劳动产值带来了明显提升,广大干部职工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热情也持续高涨。
8月4日,14名参加202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无损检测项目的职工开始了紧张的集中训练。焊接试板超声波检测、铸件超声波检测、射线探伤评片、磁粉探伤、射线底片评片等项目全部出现在集训方案中,针对弱项还进行了专门的强化训练,组织模拟竞赛,集训现场紧张、激烈又充满力量。
“作为新型自备车项目的亲身参与者,我深刻地感受到项目在反复论证中、反复的失败和改进中,我们和兄弟单位的同事们先后攻克了高性能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配方、复合板材大部件一体化制备等先进技术,我们的技术得到了突破,我们的团队得到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项目参与者之一的王蒙望着刚刚下线的新型碳纤维自备车,深有感触地说道。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宏伟,也很朴素!新质生产力也落实在全局的谋划中,推进在不起眼的细微处,一大一小间,正在悄然改变着铁路装备的形象、面貌和工作。
碳纤维新型自备车刚刚下线,已经投入运营不久的KM81也在投入紧张的试验中,车辆侧面车轴一端,随着列车的行驶和车轮的滚动,正在产生电流,催动车辆上携带的各型感知、监测装置对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列车的实时监测、实时预警正在成为现实,列车运行安全性更有保障,能源保供的能力持续提升,成为国家能源集团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