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努力劳动的人终将闪闪发光
2024年10月09日
字数:1398
版次:04

秦延安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喜欢“躺平”和“摸鱼”,认为即使自己穷其一生的努力,也只是普通一卒难有所建树,其实不然。著名作家周华诚在其新著《专注的劳动者都是发光体》中,用真实的事例、温情的书写和暖心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荣光,每一个努力劳动的人,终将闪闪发光。
  该书讲述了16个行业人物故事和他们的专业魅力,在书中,作者对他们“勇于选择自己热爱”行业的初心和功成名就的专注经历,进行了剥茧抽丝的探讨,让我们知道,“人生无非就是一场修炼”,命运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只要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事,是块金子一定会闪闪发光的”。
  行业无贵贱,只有热爱,才会相看两不厌。比如《寻纸记》里的青年农民黄宏健,偶尔一次听说便迷上了开化纸,甚至关闭了自己开的饭店,着了魔地去研究,历尽艰辛,终于复原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开化纸桃花笺”工艺,用“寿命可达两千八百二十五年的开化纸张”照亮了人生;又如《出海岛记》的陈庆杰,原本想着考学出去,没想到师范毕业后又分回海岛教书。他曾经有多次机会离开,却因为喜欢读书、喜欢教书,牵挂这里的学生,终其一生在海岛。虽然陈老师没有走出海岛,但他教过的学生却远走高飞,成为不同行业的优秀人才;还有《沙海来信》里驻守在新疆和田河采气作业区的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苏路路,因为崇拜石油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进而喜欢上了大漠……在这个快时代,有各种机会可以一夜走红或一战成名,却有许多像黄宏健、陈庆杰一样的人,他们让我们懂得,“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人一辈子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情,那太幸福了。
  除了热爱之外,还需持之以恒,潜心钻研,才会有所收获。比如《与一株水稻对视》的沈博士,在炙热的太阳底下观察水稻生长,一注视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多。为了培育出更好吃的大米,他每年像候鸟一样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间飞来飞去,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田间水稻杂交研究,终于研究出自带特征的长粳系列。又如《父子工匠》中,初中毕业闯城市的何小刚和技师学院毕业的儿子何英豪,因为刻苦钻研,努力学习,造就了父子两代数控车工技术能手的奇迹。还有《山中月令》的果农老林,在大山里守着四季专心种植猕猴桃,一种就是十年,从经历失败到成功,把自己种成了人们口中的“桃仙人”……虽然他们饱受寂寞和讥讽,遭遇困惑和怀疑,经历了失败和瓶颈,但他们知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孤独时刻,用不同的方式度过,成就不同的人生”。人这一辈子,能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是非常快乐的。
  在书中,我们不仅看见劳动者的执着与坚守,更看见他们的理想与幸福。比如《一桥一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曾家快师徒,以出神入化的技艺复原、建造木拱廊桥,使这一几近失传的营造技艺得以保存和传承;《雕刻时光》里将雕版印刷和拱花技艺有机结合的黄小建父子,潜心钻研数十年,让中国雕版印刷这门古老技艺走进了工艺美术馆、走向了世界;《朱砂之色》里的西泠印社“印泥大师”曹勤,用方寸之间的艺术之美,熏陶滋养着更多人的心……这些工匠们,像水稻一样默默无闻,像大工程中的小零件一样“沉默不语”,却用自己的技艺坚守,借以跨越时空距离,让我们看到大国工匠的真切与鲜活。
  岁月因劳动而充实,奋斗让人生自带光芒,只要理解了劳动的含义和精髓,专注做事,坚持不懈,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将让人生绽放光芒,生活终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