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化工:科技引领打造煤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杆
2024年09月13日
字数:1600
版次:03
今年,包头化工以烯烃产品综合能耗2626千克标准煤/吨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能效水平领跑煤制烯烃行业。
作为能效标杆企业,包头化工将改革发展融入血脉,聚焦“优化现代煤制烯烃示范装置、探索煤基新材料引领方向”两个任务,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首责,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企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之路。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化工项目现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规划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路径。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包头化工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以完善创新机制为抓手,激发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活力,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型催化剂应用,在水煤浆提浓、降低MTO甲醇单耗方面不断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高压煤浆泵国产化,研发并应用净化装置轴径向变换炉内件,将催化剂装填量提升10%以上。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甲醇耗煤、烯烃耗甲醇指标不断提升,产品收率增加既降低了原料消耗,也提高了产品能效水平。
为了解决生产运行负荷不匹配的问题,公司建成投产年产54万吨的甲醇合成消除瓶颈项目,在核心装备、控制系统、甲醇合成催化剂、工艺包等方面实现了全套国产化,消除了原甲醇合成系统生产瓶颈问题,并对原有气化炉升级改造,实现了上下游生产最优组合,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副产蒸汽合理回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对烯烃分离装置再生单元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利用深冷工艺分离回收甲烷尾气中碳三物料,提高物料回收减少了物料跑损;节能方面优化锅炉制粉系统,对锅炉制粉系统、尾部烟道等实施漏风治理,提高了锅炉的产汽效率和能力。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创建数字化工厂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智慧化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第一批试点企业,包头化工基于企业数据平台,建立了一套统一高效的生产管理业务操作平台,覆盖了生产装置、罐区、生产调度、计划统计、计量、操作、工艺、质量等主要生产岗位和管理业务,规范了从原料进厂、产品加工、产品储运到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业务操作,实现了物料合理化平衡分摊、生产平衡管理到班次、公用工程数据的有效管理,保证了生产调度、统计、财务等部门生产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努力打造煤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杆。
在当前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制烯烃路线对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包头化工立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责任,紧盯行业前沿,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坚持自主创新技术转化这一核心,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探索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思路,找准瓶颈问题、制约障碍,成功完成一个又一个聚烯烃牌号研发生产,蹄疾步稳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近几年,伴随着聚丙烯装置的建设和产品下游用途的推动,高熔指纺丝专用聚丙烯需求量不断加大,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抓住高熔指纺丝料的开发契机,是包头化工提升经济效益、占领未来市场高地的决定性因素。
6月21日,根据客户的需求,公司通过精确调整添加剂配比、氢气流量、乙烯加入速度等重要参数,首次顺利完成广泛应用于包装袋、手提袋和透明胶带等领域的聚丙烯新产品L5D98-1的转产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聚丙烯产品结构。
在当前市场上,高流动性、低气味、初色好、颜色稳定性持久等指标已经是一款优质高熔指纺丝专用料的标签,而效益越高的产品就意味着生产难度越大。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公司通过延长掺混时间、提高净化风温度、提高粉料熔指等方法努力降低产品气味,并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开展技术攻关,不断调节烯烃分子量分布,降低反应器内部氢气浓度,在保证产品无气味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中的断丝情况进行控制,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作为能效标杆企业,包头化工将改革发展融入血脉,聚焦“优化现代煤制烯烃示范装置、探索煤基新材料引领方向”两个任务,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首责,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企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之路。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化工项目现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规划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路径。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包头化工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以完善创新机制为抓手,激发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活力,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型催化剂应用,在水煤浆提浓、降低MTO甲醇单耗方面不断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高压煤浆泵国产化,研发并应用净化装置轴径向变换炉内件,将催化剂装填量提升10%以上。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甲醇耗煤、烯烃耗甲醇指标不断提升,产品收率增加既降低了原料消耗,也提高了产品能效水平。
为了解决生产运行负荷不匹配的问题,公司建成投产年产54万吨的甲醇合成消除瓶颈项目,在核心装备、控制系统、甲醇合成催化剂、工艺包等方面实现了全套国产化,消除了原甲醇合成系统生产瓶颈问题,并对原有气化炉升级改造,实现了上下游生产最优组合,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副产蒸汽合理回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对烯烃分离装置再生单元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利用深冷工艺分离回收甲烷尾气中碳三物料,提高物料回收减少了物料跑损;节能方面优化锅炉制粉系统,对锅炉制粉系统、尾部烟道等实施漏风治理,提高了锅炉的产汽效率和能力。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创建数字化工厂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智慧化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第一批试点企业,包头化工基于企业数据平台,建立了一套统一高效的生产管理业务操作平台,覆盖了生产装置、罐区、生产调度、计划统计、计量、操作、工艺、质量等主要生产岗位和管理业务,规范了从原料进厂、产品加工、产品储运到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业务操作,实现了物料合理化平衡分摊、生产平衡管理到班次、公用工程数据的有效管理,保证了生产调度、统计、财务等部门生产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努力打造煤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杆。
在当前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制烯烃路线对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包头化工立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责任,紧盯行业前沿,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坚持自主创新技术转化这一核心,以提升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探索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思路,找准瓶颈问题、制约障碍,成功完成一个又一个聚烯烃牌号研发生产,蹄疾步稳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近几年,伴随着聚丙烯装置的建设和产品下游用途的推动,高熔指纺丝专用聚丙烯需求量不断加大,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抓住高熔指纺丝料的开发契机,是包头化工提升经济效益、占领未来市场高地的决定性因素。
6月21日,根据客户的需求,公司通过精确调整添加剂配比、氢气流量、乙烯加入速度等重要参数,首次顺利完成广泛应用于包装袋、手提袋和透明胶带等领域的聚丙烯新产品L5D98-1的转产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聚丙烯产品结构。
在当前市场上,高流动性、低气味、初色好、颜色稳定性持久等指标已经是一款优质高熔指纺丝专用料的标签,而效益越高的产品就意味着生产难度越大。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公司通过延长掺混时间、提高净化风温度、提高粉料熔指等方法努力降低产品气味,并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开展技术攻关,不断调节烯烃分子量分布,降低反应器内部氢气浓度,在保证产品无气味的前提下,对生产过程中的断丝情况进行控制,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