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科技加持智斗“拦路虎”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2024年09月12日
字数:1293
版次:03
  主、副井提升系统是矿井运输的“咽喉”要道,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在科技保安的道路上,平庄煤业六家矿机电区电气班副班长李磊始终孜孜以求,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寻求突破。自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李磊便专注于每一个细节,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记在小本子上,及时向师傅请教,同时深入钻研专业书籍。这些年来,他积累了十几本工作笔记,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他总结的“3+DA”工作方法(“3”代表三问、三看、三查;“DA”代表数据分析),为主、副井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加工作20年来,李磊见证了主、副井提升系统从最初的人工手动操作到PLC程序控制,再到煤矿智能化建设和自动化运行的转变。他常说,科技保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掌握新技术后,不仅能进行大量实践,还能解决实际问题,让人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断驱使他提升自己的技能,持续进步。
  面对着主、副井提升系统近千条指令、上千个虚拟继电器的PLC控制系统,李磊不断学习新技术。他自学了CAD制图、三菱PLC编程软件、西门子SP200与SP300编程软件以及组态软件等多项专业知识。为此,他购买了大量与程序逻辑和变频技术相关的书籍,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钻研。
  在一次检修过程中,他发现主井提升机从发出信号到装载站闸门关闭之间存在5至7秒的间隙时间。为缩短箕斗的运行时间,李磊将信号提前5秒发出,并将信号改为装载站货量控制,每天多提升3次箕斗,每年增加商品煤3万吨。
  2023年,李磊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东一轨道提升绞车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提升绞车承担着工作面机械设备、材料输送和人员上下的重任,司机一旦误操作,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对这一难题,李磊与机电区区长乔富国展开头脑风暴,尽管多次联系厂家人员未果,但他们没有放弃。两人手持图纸,反复对比绞车构造,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将基地电台KTL110-J1的信号输出点引入PLC程序控制中,并编写了错向保护程序,实现了绞车的安全运行。
  李磊还肩负着矿井主通风机反风、日检等工作。2023年,主通风机实现了自动化、远程控制以及无人值守功能,可当主通风机出现故障时,主通风机就会处于停风状态,造成通风系统出现重大事故隐患。针对此情况,李磊潜心钻研主通风机变频器故障信号,最终将主通风机运行信号、故障信号、无运行电流与自动化控制程序进行逻辑运算,精准判断出主通风机是否处于停机状态,从而实现自动倒机到备用主通风机运行。
  一次休息时,李磊偶然听到工友们讨论矸石山箕斗掉道的问题。矸石山箕斗在运载矸石时,易在斜坡暗硐底部发生掉道事故,司机无法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影响了现场安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磊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最终通过利用激光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作为掉道感应的关键部件,并配合电子延时继电器和绞车运行声光报警器,在暗硐口处安设掉道传感器,以点带线采集掉道信息,成功实现了箕斗的安全预警和运行。今年,李磊研发的“一种矿用侧翻斗提升绞车掉道报警装置”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3年度全国煤矿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
  “时间总是很紧迫,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但我有信心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保障主、副井的安全稳定运行。”李磊说道。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