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师带徒”传薪火 “传帮带”助成长
2024年09月12日
字数:2775
版次:02

庄电的传承故事

本报通讯员 赵 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徒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亲情。在辽宁庄河公司,新入职的职工都会有一名工作多年、技艺精湛的老职工作为其入职导师。一批批倾心相授的师傅和求知若渴的徒弟在庄电不断涌现,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芦师傅的“百宝箱”
  8月23日8时10分,电气一次班班长芦海峰全神贯注地盯着ERP缺陷系统画面,发现1号机B闭式水换热器闭式水出口电动门故障,运行人员在系统上提交了缺陷处理单。
  “师傅,是不是咱们的电动门有问题?”徒弟陈明也凑到电脑前,观察着缺陷描述。
  “电动门确实有些异常,咱们到现场看看具体情况吧。”办理好工作票、换上工作服、背好工具包,师徒二人立即朝现场赶去。
  抵达现场后,芦海峰快速打开电动门外壳,用万用表测电源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只有17伏,明显低于标准电压24伏,继续使用可能会导致电源模块烧损情况发生。
  “咱们得赶快处理,不能影响闭式水系统正常的工作。”说着芦海峰拿起工具包立即返回班组,埋头翻起了他的“百宝箱”,这边看看那边找找,不一会就找到了从废旧设备上拆来的合格电源模块备件。紧接着和陈明一起拆除旧的电源模块,将合格电源模块备件与电动门进行重新组装,对接线插针进行详细清洗……经过师徒二人的“医治”,测点“起死回生”了。
  “多亏了师傅,咱们又省了一笔生产费用。”“一个电源模块1万元左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咱们能省就省。”对芦海峰来说,节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打开芦海峰的“百宝箱”,里面有1厘米左右长度的插针、电源短接线、控制面板、绝缘胶带、组合式螺丝刀、扳手……这些“宝贝”有的是他从废弃设备上拆下来的可用零件,有的是损坏后自主修好的废旧工具。从废旧物资中“淘宝”,不仅减少了配件、材料的使用和购进,在节省支出的同时,还解决了废旧物资堆置存放时占用场地、闲置材料浪费等问题,一举多得。现如今在芦海峰的带领下,电气一次班人手一个“百宝箱”,修旧利废工作也变得愈发“寻常”。
  金师傅的“育徒经”
  “张铎,你说说6千伏开关停电前的检查事项是什么?”
  “让我想想啊,首先应该确定没有走错间隔,核对双重名称正确,还有……”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要确认开关的机构指示器在分闸位,这一点可马虎不得,否则就要出大问题了。”金宏智一脸严肃地说道。8月26日一上班,金宏智就开始考问起徒弟来。
  电气一次专业技术员金宏智是维修部青工张铎的师傅。张铎到维修部的第一天,金宏智就带他走遍了全厂的母线室,传授起那些在学校没接触过的知识。金宏智对徒弟说:“师傅的作用就是要在你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时,为你进行一个衔接过渡,帮你找到方向,你就会通电开窍。”
  为了让张铎更好地进入工作角色,金宏智制作了独家的“师带徒”培训手册,里面详细地列出了培训计划。每次巡检时,只要不忙他总会陪徒弟走一圈。一路上,金宏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遇到变压器他会问“变压器的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停送电的流程步骤是什么,进入生产现场的着装要求”这类问题考验徒弟。
  每次与师傅一起巡检、消缺,张铎都特别紧张,生怕招架不住师傅的“灵魂拷问”。不过也正因为遇到这样一位“问题多”的师傅,让张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零基础、零经验到能够独立消缺、独立开票,并且能辅助师傅完成大型电气一种票检修工作。
  带徒生涯14年,金宏智培养出了好几位优秀的徒弟。他把徒弟培养比喻成“种竹子”,他说:“只有把握好生长节点,才能确保徒弟们长得又‘直’又‘高’,未来走得越稳越远。”其实在刚开始带徒弟的时候,金宏智也走了很多弯路。一开始,他让徒弟死记硬背参数、强迫他们拿着检修规程一遍一遍地默写,恨不得一天就让他们学会所有东西,结果徒弟的逆反心理反而更强了。后来他反思了自己的方法,改成了双管齐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着他们边检修边讲解设备,边操作边熟悉流程,慢慢地,徒弟们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更是变成了实际检修的好手。
  时间越长,张铎越能了解师傅。“金哥把培养新人当作自己的义务,从他的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业务知识,更学到了一股韧劲、一种责任、一种想把技术传承做好的信念。”他骄傲地说道。
  新手师傅的“成长秘籍”
  “李哥,汽温的调整主要有哪些依据啊,有没有‘窍门’可以传授一下呢?”8月29日,集控运行四值前夜班,入职两年多的巡检员赵振凯凑到主值班员李杜诗身边,笑呵呵地问道。
  “那你就要看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蒸汽温度的变化了,咱们燃煤锅炉,当然最主要的就是燃料的燃烧影响的汽温,所以煤量的变化就是根本性依据了……”李杜诗详细地给徒弟小赵讲解着。“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你可以看看我这个‘秘籍’,这里有一些心得。”
  小赵接过“秘籍”边翻阅边不禁感叹:“哇,李哥你这个小本子可不得了,内容真的很丰富啊!”说是“秘籍”,其实就是李杜诗日常随身携带的一个记录本,上面清楚地记录了师傅柳向军当年传授给他的一些电力生产相关知识,包含了巡回检查项目、监盘调整注意事项、事故处理操作以及设备异动、优化等等。
  回忆起第一次记录有关气温调节知识的场景,李杜诗依旧记忆如新。那是他第一次尝试监盘,由于紧张过度,他反复调整水煤比却适得其反,使得汽温来回波动。一旁的师傅耐心教导:“不用紧张,咱们好几个人都在看着呢,调整汽温看好蒸汽压力,压力调稳了,汽温就稳了。”师傅的鼓励给他吃了“定心丸”,整理好思绪后掏出笔记本,写下了关于“气温调整技巧”的一页。
  经过入职6年的不断积累,李杜诗的记录本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内容,加上他时常翻看导致纸张折旧,让这本“秘籍”显得愈发“古老神秘”,不断夯实他的运行操作“武功”。如今,李杜诗把这本“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就像当初师傅教自己那样,帮助新一代年轻人快速成长。
  一声师傅,唤出多少薪火相传的故事;一对师徒,谱写多少催人奋进的华章。师徒结对,是继承更是创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辽宁庄河公司将持续营造“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氛围,提升广大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让师徒之情在电力保供一线薪火传承,为企业蓬勃发展贡献不竭力量!

  9月8日,铁路装备陕西分公司维修专业师傅(右)为职工详细讲解机床喷淋管老化破裂故障处理方法。一直以来,该分公司坚持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老师傅”循序渐进地将理论知识渗入实际操作、作业过程,全面提升年轻维修人员岗位技能操作水平。本报通讯员 孙 涛

  9月9日,准能选煤厂电工班技能师傅(右)指导青工徒弟检查变频器功率单元。今年以来,该厂不断健全“师带徒”工作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员搭配,持续助力青工成长成才。本报通讯员 李成德

  8月30日,福建龙岩公司设备检修技术骨干(左二)现场讲解空气压缩机运行检查要点。近年来,该公司坚持把课堂设在现场,精心制订培训计划,采取强化现场实操、“以老带新”方式等,培养职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报记者 杨田利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