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以“智”蝶变乘“数”而上
本报通讯员 杨 铭 贾亮平
2024年09月11日
字数:2736
版次:02
  拥抱数字化新浪潮,依托“智改数转”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既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企业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也是关乎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更是促进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从传统铁路检修行业人力集中检修到机械手臂智能化生产,从尝试打破低端产能的“坛坛罐罐”到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当前,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以“智改数转”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宏观统筹和微观实践结合上大胆探索,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上求突破,实施“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提升生产检修的“含新量”“含金量”,激活转型发展“关键增量”,全面推动企业借“智”之力、乘“数”而上。
  智造提速 激发动力活力
  走进包头分公司段修车间转向架检修区,一条条摇枕弹簧沿着流水线有序推送至转向架减振装置智能组装技术与装备上,在枕簧中转机器人、枕簧中转平台、斜楔支撑机器人、转向架定位调平系统以及机电智能控制系统同步发力下,最后由枕簧组装机器人完成自动组装、自动正位。
  “运用智能化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制造模式中存在的人工干预频繁、作业效率低下、安全风险多等问题,也使生产运营效率大幅度提升。以转向架减振装置智能组装技术与装备为例,自动化运行模式完全取代人工作业,设备综合使用效率提升50%,生产管理协同效率提升80%,枕簧组装工位的人力节省直接达到100%,促进了降本增效、提质增收。”转向架减振装置智能组装技术与装备研发人员任帅说。转向架减振智能组装技术属国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在3.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个铁路货车转K2和转K6型转向架减振装置的智能组装作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自动化作业代替人工作业,消除了人工组装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安全生产。
  智能化制造带来的便捷让分公司干部职工拥抱新质生产力、做优做强“智转数改”的意愿和信心在不断增强,科创项目、科创人力投入不断提升,科创项目也在遍地开花——
  研发的室外管线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厂区内水、暖、压缩空气、污水管线的三维可视、状态监测、故障报警等功能,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更为分公司基础设施资源的建设、规划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办法。
  制动阀智能组装与无人值守集中试验装备研究,消除了制动阀检修过程中数据未量化、生产过程可控性差、质量不稳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日产能提升到45套以上,实现120主阀智能组装、集中自动试验以及检修信息统计、分析和展示等功能,通过检修数据精准判别制动阀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故障统计,为检修把控最后一道关。
  重载货车镟轮机床智能改造与轮对数字化精准检修系统,消除了“目测+经验”镟修方式存在的镟修量缺乏精确性、镟修过程中缺少的自动监控等缺陷,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降低轮对维护成本和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性,实现了轮对镟修作业过程自动化运行模式。
  ……
  “智转数改”正推动着分公司焕发出谋“新”谋“智”谋“绿”的新气象,镌刻出一幅奔赴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的生产向“新”、发展提“质”的新图景。
  机制赋能 激活创新基因
  在《铁路装备公司“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通知下发后,包头分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第一时间组建“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工作机构,聚焦重点领域,与各专业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的多次视频会议、线下研讨等方式逐一细化实施方案,形成“智改数转”专项行动重点项目建设清单80余项;今年拟定以“基于车体柔性检修模式的智能车体转运装备和车体节拍化检修工位设计研究”为主的13项科技创新项目,涵盖整车流转方案研究、转向架智能化检修、轮轴智能检修、数字化平台建设四个研究方向,推动铁路货车检修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加速推进“黑灯工厂”示范基地建设。
  资源连通共享是推进“智改数转”的“加速器”。分公司坚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整合资源平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富有铁路装备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铁路检修体系。
  3月,分公司先后前往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地进行调研,与中车长江集团共同开展了车辆检修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现场交流研讨,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就生产检修、经营管理、装备升级、物流仓储等多个方面的“智改数转”项目进行沟通与交流,确立了“智能柔性化”检修作业模式、全面推进检修装备智能化、实现检修作业管控数字化总体目标,与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施方案。此外,分公司与主导科技、同力达等民营企业交流探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转型方案,从智能设备的选型到生产流程的优化,从数据管理系统的搭建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助力“智改数转”加速推进。
   人才动力 扩大研发效果
  “智改数转”离不开数字化人才的培育。为满足“智改数转”发展需求,包头分公司大力实施“技术强企”和“人才兴企”战略,通过企业自主培育人才、推动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快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想要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就要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才能促进生产组织、生产方式的系统性重构,才能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分公司科研人员石建刚表示。
  谈到科技创新、智能化数字化,他总有讲不完道不尽的话语。由他领头组建的“石建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于去年8月通过集团认定并命名,工作室从成立以来,从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及作业难点出发,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为目标,带领广大职工完成铁路装备公司级科研项目17项、包头分公司级科研项目10项,获得专利授权11项、发表论文22篇,先后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铁路装备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在石建刚、任帅等科研人员的引领下,根据检修专业不同,分公司组建“智改数转”核心团队,按照先易后难、快速高效的原则,打破固定台位架落车作业方式,建立整车流动、工位作业、节拍生产的检修模式;利用临修库开展“智能柔性化”预检预修作业,建立柔性移动作业台位,有序提高车体预检、清污、焊修、调修、车门分解等耗时耗力作业环节检修速度,形成专业化车体检修功能区,有效提高了生产检修效率。
  一路走来,包头分公司“智改数转”的步伐愈加坚定,“智创未来”的浪潮涌动着活力与希望,宣示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把信心转化为动力的决心,努力向“新”而行、向下扎根,向“智能化”转型、向“数据驱动”发力,全力以赴为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保驾护航”。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