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行业领跑者
2024年09月03日
字数:2680
版次:01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春艳
烈日当空,赤日炎炎。在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包神铁路线上,一列列满载煤炭的列车呼啸而过,从中蒙边界甘其毛都口岸,自河套平原一路向东,穿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陕北、晋西北黄土高原,横跨黄河、穿越山岭、跨过峡谷,风驰电掣,将源源不断的煤炭送至港口,勇担重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入夏以来,我国北方多地频频遭遇高温天气,南方地区进入持续强降雨“洪涝”模式,用能需求急剧攀升,包神铁路充分发挥能源央企“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全力统筹、增产增供、保供稳价,兜住兜牢兜底民生和重点用能底线。今年截至8月31日,运量累计完成21131.4万吨,超年进度计划272.8万吨,增幅2.8%。
大国重器焕发举鼎之势
入伏以来,随着一轮轮热浪来袭,能源保供也进入关键期。包神铁路密集部署稳产保供相关工作,在优化调车组织、加强设备维护的同时,全面提升煤炭运力,公司具备上线运行的各型机车“马力全开”,确保机力饱满充足。
“全国能源供需平稳,供给侧煤炭产能得到充分释放,需求侧想要加快电煤运输进程,在优化行车组织,强化设备状态的同时,更需充足的机力,才能保障能源供需衔接。”包神铁路相关人员分析。
“国能号”24轴大功率机车是中国重载铁路运输领域力量的象征,承载着“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国家能源集团重载铁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更为国家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能源供应、稳价稳市贡献着强大动力。
作为“国之重器”,24轴机车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自开行以来,截至8月31日,24轴机车实现安全开行1175列,走行532956千米,牵引货物载重1001.6万吨,大国重器焕发举鼎之势。
“国能号”24轴大功率电力机车于2023年7月19日正式接续机务分公司“党员先锋号”的光荣使命,公司精心选调8名技术精、业务强的党员包乘,将“党员先锋号”荣誉称号与“国能号”24轴大功率电力机车深度融合,持续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能源保供、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发展优势。
目前,“国能号”24轴大功率电力机车搭载了集成智能驾驶与智能运维的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智能化“智慧大脑”,实现了从自动唤醒到自动区间运行等共计23个机车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操控全覆盖。
下一步,包神铁路将集中力量推动成果转化,深入推进基础性、紧迫性技术研究开发,全面总结升级智能驾驶技术,加快形成该领域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能源保供“最先一公里”
巴图塔站区——国家能源集团核心矿区重要集疏运枢纽,年装车量连续多年突破8000万吨,煤炭装车量占国际能源集团煤炭发运量的1/6,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装车基地。
巴图塔站区地处蒙陕交界处,东接巴准、西邻东乌、南连神朔、北通京包,是东胜神府煤矿井群核心中的“核心”,主要负责神东矿区自产、外购及周边地方煤炭的装车和外运,素有煤炭外运“集疏运枢纽”之称,是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核心区的“最先一公里”。6月29日,巴图塔站单日万吨列车编组15列,创车站投产以来历史最高纪录。
随着运量的增加,站区的车流和装车任务增大,包神铁路快速反应,积极强化运输组织,加强与装车单位的沟通联系,详细了解煤源情况,充分发挥车站集疏运能力,提升运输效率,实现增运上量。坚持“吨煤必争、每列必保”,细化分解运输任务,加强与调度指挥中心的沟通,最大限度保障万吨编组作业优先,缓解站内股道压力,加速机车车辆周转,保障运输组织高效运行。
从被国家能源集团命名挂牌“奋进十四五党员示范岗”,到能源保供“最先一公里”党建品牌成功入选国家能源集团基层党建创新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巴图塔站区一直奋战在能源保供最前线。
今年以来,巴图塔站区抓住煤炭市场稳定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挥“最先一公里”党建品牌效益,紧抓空车对位、装车盯控等环节衔接,最大化组织万吨列车快装、快编、快排,不断挖掘运输潜能,确保一体化运营高效畅通。
随着“最先一公里”党建品牌创建不断深入,不仅推动了站区全面提质、全面增效、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也让全员营销理念发生了改变,从就地等货的“坐商”变成主动上门服务的“行商”,与地方发运客户精准对接,持续稳定煤源供应,深挖装车潜力,做好“运输组织第一站”,“最先一公里”党建品牌得到了集团系统内兄弟单位和社会发运客户的广泛认可。
打造铁路物流新高地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为物流行业提出一项重要课题——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包神铁路在物流成本降低上一直探索,围绕大物流降本增效,聚焦业务中的堵点、难点和薄弱点,精耕细作,为企业物流运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包神铁路作为晋陕蒙交界地区大型的铁路运输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通区域大物流业务“堵点”,为地区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该公司充分发挥在物流领域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广泛宣传集团公司铁路集疏运系统的路网优势与通道优势,优化大物流运输策略。积极与业内优质企业强强联合,将物流运输化零为整、化繁为简,缩短物流链条,形成合力,打通大物流降本增效的“堵点”。
目前,包神铁路的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大部分地区。
铁路大物流业务的难点,是“单一环节运输成本低,而综合运输成本高”。该公司始终践行“诚信共赢”的理念,以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综合成本为思路,持续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山东发往包头地区的氧化铝业务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因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反复尝试均未打开铁路运输市场。
该公司将此业务列为企业重难点问题,安排营销和运输领域人员仔细研究,组织一批又一批业务人员奔赴市场,主动联系厂商和贸易商,积极对接业内其他物流企业,准确掌握货源、物流及市场价格等信息,为公司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了解相关情况后,该公司向集团公司申请政策的同时,向社会企业寻求支持共赢。在看到氧化铝市场的巨大潜力后,相关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配合,使各环节物流成本降幅达10%至30%不等,历时半年,终于拿下该业务铁路运输市场。
集团公司铁路集疏运系统以煤炭运输为主,而大物流作为补充业务只能利用富余运力开展。当煤炭运输主业任务较重时,大物流在运输组织效率上明显低于业内其他竞争者,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存在市场流失的风险,这也成了铁路物流的薄弱点。
为克服这一薄弱点,该公司借势“公转铁”的政策东风,大力推进“散改集”,创新运用集装箱“钟摆式”运输,随着业务模式创新,整体运输效率明显提升,平均缩短物流周期15%。截至8月31日,公司大物流今年完成241.96万吨,超进度计划28.63万吨。
包神人就是这样,一路踏歌追梦,一路孜孜以求,不畏艰难,无坚不摧,用心坚守,默默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包神现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发挥着央企能源保供“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