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荆棘一路歌
2024年08月27日
字数:2586
版次:02
本报记者 李 霄 通讯员 张明霞
在祖国西南边陲,距云南省昆明市东南36公里处的一片高原湖泊——阳宗海湖畔,云南阳宗海公司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壮丽的山水之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阳宗海公司始终与国家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从初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现代化电力巨头,它的成长历程,正是新中国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缩影。建厂65年来,阳宗海公司不断适应和应对电力行业的变化和挑战,以稳定、可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自我革新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为社会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电力支持。
阳宗海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1959年建设的云南阳宗海发电厂,当时总装机容量仅为60兆瓦。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回国途经阳宗海湖畔小憩,得知当地有两大煤田,且当时云南电力紧缺,当即指示“要尽快让这些资源早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力量”。
1959年9月28日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施工的阳宗海公司第一台机组投产,成为当时云南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几十年来,阳宗海公司历经数次扩建和技术改造,装机容量增至1000兆瓦,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
在过去的65年里,阳宗海公司作为火电“老黄牛”,一直在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然而,自2012年以来,受制于云南省火电生存发展环境和燃煤供应形势的影响,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企业亏损了,我们的担当不能亏!精气神不能亏!”面对困境,公司全体职工并未退缩,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之路。他们深知,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
围绕减亏治亏,阳宗海公司领导班子立下军令状,成立减亏治亏工作专班,形成各部门协调联动、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为找到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厘清各项收入、成本的结构特点,制定更加精准的扭亏增效措施,阳宗海公司“一把手”挂帅,领导班子各负其责,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外部市场、翻阅历史数据精准查找问题,认真分析公司电力、热力、粉煤灰、技术咨询及培训等各项收入现状,分析电力供需形势、燃煤市场供需情况、燃煤价格和电价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发展“瓶颈”的方案。通过加强与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补贴,优化电量过程管控,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多措并举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减亏增效,还必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阳宗海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责任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外委项目管理、生态环保管理、检修技改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经营防线。
以“一个核心、五个抓手”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以“每日作业清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组建专职安全监护队伍,成立作业视频监控中心,做到现场作业实时监控、专人监管。公司领导每天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一线布置作业,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确保每项工作、每个工作点都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各级管理人员到位监护、指导、专人安全监管,重点环节公司领导旁站监督,全过程视频作业监控等手段,努力打造安全生产“铜墙铁壁”。截至8月25日,阳宗海公司已连续安全生产6582天,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全体职工的辛勤付出和坚守。
在燃煤供应方面,阳宗海公司地处电煤供应末梢,在电力、电量双缺的背景下,云南省电煤保供任务较重,但省内煤炭产能释放严重不足,电煤缺口较大。特别是自2014年云南省煤矿转型升级以来,石林片区烟煤煤矿基本关停,无法供应阳宗海公司。2021年实行电煤保供以来,各州市主要保供当地州市使得阳宗海公司煤源点单一,电煤保供压力不断增大。为履行好能源保供工作,火电企业在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的主导下,需要大力采购高价省外烟煤进行补充,用以完成保存煤、保供电任务,高昂的煤价及道路运输费用也造成了火电公司的亏损加剧。
面对电煤供需紧张的不利形势,阳宗海公司展现出了强大的协调和执行能力。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与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各矿方沟通协调,确保先锋煤矿优先保供。同时,积极拓展煤源渠道,通过成立驻疆工作专班等方式,多措并举启动疆煤、陕煤入滇,通过压实存煤、扩场地、码高等办法盘活煤场存储空间。2023年,公司燃煤日均接卸量、日最高接卸量、先锋煤日最高接卸量均打破了接卸最高纪录,存煤量突破近3年来最高存煤纪录,燃煤保供工作获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彰。2024年汛期到来前,完成云南省能源局下达的存煤任务,为电力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来自骨子里的红色传承,让阳宗海公司坚持算好每一笔经济账。为应对云南省火电生存发展环境和燃煤供应形势的严峻挑战,公司坚持以政策补贴争取作为“开源”的主要发力点,持续加强与能源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云南省火电企业脱困长效机制出台,积极争取政策,落实各项补贴。实现上网电价按照基准电价上浮20%,电费每月全现金、分两次及时结算。以年度治亏目标利润倒推锁定关键指标边际值,建立日跟踪影响收入、成本、利润的各项业务指标,通过指标偏差要素穿透分析业务实质,及时纠偏。以发效益电为原则,加强与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调度中心的沟通协调,做好机组带负荷协调工作。持续加强电量过程管控,加强营销、生产、燃料、财务内部协同,做到效益电度电必争。按照“以价为先、量价兼顾”原则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确保交易电价不低于区域平均。通过不断优化电力生产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保障公司电力供应的同时,为云南省能源保供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阳宗海公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致力于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23年,公司打造成立的教育培训中心顺利通过集团公司技能鉴定站现场检查及评估,完成19个职业、21个工种的技能评价标准、培训大纲及5万余道题库的建设,共计开展各类培训、会议55期,6393人次参加,实现可观的营业收入。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备的人才保障,有力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今,阳宗海公司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国家新能源政策大背景下,公司正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23年,厂区3MW光伏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内完工。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降低公司运营成本,还将为地区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阳宗海公司从一家小型发电厂发展成为拥有多台大型机组的现代化火力发电厂。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阳宗海公司正以崭新的姿态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放声高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