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辆飞鸽自行车
2024年08月16日
字数:1060
版次:04
王永太
1969年12月,我到邯郸第一热电厂上班,输煤工,四班倒。工厂在县城,离家20里,下班后还要回家干农活儿。客车少,也坐不起,只得步行往返。又赶上家里盖房,下夜班后再和父亲一起打土坯,来回40里地,常常累得精疲力尽。想拥有一辆自行车成了我迫切的心愿,但根本买不起,何况还得凭票。
1972年夏季,表妹托人买了一辆28加重飞鸽牌自行车。知她并非急需,我便缠着表妹转卖给了我。当年,我月工资37.7元,年终还要给生产队交上近百元的透支款,日子紧巴。自行车价格高达176元,省吃俭用近2年才还清了买自行车的钱。
自行车得来不易,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倍加爱护:车架用蓝色塑料带缠好,唯恐磕着划着,各轴承和链条定时上油,平时总将一团棉纱塞在车座下,随时随地都会擦得锃亮。
自行车给我带来许多方便,上下班,闲暇时也会带着爱人和孩子走亲戚,进县城。我制作了一个类似座椅的小物件,能够放在车梁上,让大孩子坐前面,爱人抱着小儿子坐在后面,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山区路,弯多坡陡,蹬起来费力,虽有些累,心里却很满足。
自行车成了我的贴身伴侣,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那时通往县城的公路是在路基上撒些沙土小石子再轧实,平时还好,最担心的是雨雪天气:雨天骑行,难免被污泥裹死轮胎,只得转换角色,扛起自行车来走路,雪地骑行,往往担惊受怕,虽小心翼翼,却难免摔倒,幸运的是从未受过伤。
有一年秋忙,我上后夜班,回家的路上骑车下红土陡坡时,一辆汽车迎面驶来,强烈的车灯刺得眼都睁不开。汽车从身旁闪过后,眼前一片漆黑,自行车前轮撞上一块约半个脸盆大的石头,惯性使然,猛然将我从车把上方甩到前方。忍着身上疼痛爬了起来,发现工作服上的五个扣子竟全被扯掉,身上有几处擦伤,但并无大碍,我扶起自行车,双腿夹住前轮,拨正车把后又继续赶路。第二天才发现车梁与头管的焊接处裂开了三分之二,找人用气焊焊接后,既心疼又无奈,但不忍舍弃,仍继续使用。
这辆自行车陪了我16年,坏了自己修,链子换了4条,轮齿都磨成尖牙状。直到1988年,我才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但那辆旧自行车我却不舍得处理掉,直到搬家时才送给一个收废品的邻居。
2000年后,我的工资收入逐年提高,到县城的公交车也多了起来,我开始乘坐公交车上班,彻底告别了骑自行车的日子。
退休后,我买了两轮电动车,出行更方便省力。但我仍会时不时骑上自行车到乡间的柏油路上漫游,每到此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哼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曲调,感念的却是那辆飞鸽自行车在人生历程中带给我的欢愉与磨炼,同时也尽情享受着时代发展带给我的幸福。
(作者单位:河北龙山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