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声梧叶一声秋
2024年08月16日
字数:1146
版次:04

李仙云


  日暮时分徜徉于湖边林间,在似有若无的细风里,回眸的一瞬,看到一枚梧桐叶离枝而飘,带着花棱的叶子像极了在草丛间蹁跹飞舞的“枯叶蝶”。真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枚枯叶也引我无限情思,神思倏然间漫过悠长岁月,似与古人同在大殿之上,一声悠远空旷的“秋来了”,仿佛在攀爬那座烈日灼心的“火焰山”,正大汗淋漓间,抬眸远眺绿荫浓郁的清凉之地,已指日可待,正如齐己的那句诗“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立”始也,“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时令至此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年少之时,总喜轻哼那句“我从乡间走过,总有不少收获,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漫漶岁月里储满了节令故事,“悬秤秤人”这古人留下的风俗,原意是历经苦夏煎熬,体重定会比立夏时轻,可贪嘴又恰逢暑假,正是恣意烂漫之时,尝不尽的瓜果豆黍,一立秤上看到嗖嗖飙升的体重数字,随即在心中棒喝:该管住嘴了!可当香喷喷的“贴秋膘”羊肉蒸饺端上桌,盈香扑鼻又开始大快朵颐,竟一次次用阿Q精神聊以自慰,还是滋养得珠圆玉润些吧,“瘦”字拆解开来,像骨瘦如柴的耄耋老叟。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可遍寻往昔记忆,“啃秋”之味丰盛至极,样样妙趣横生。在晨光熹微中,清风逶迤,枝头蝉鸣,步入山野田畈,萋萋碧草间,露珠莹莹,细小的水珠打湿了裤脚,从镂空花眼中钻入凉鞋,脚底瞬间变得清凉滑腻。如玛瑙般缀满枝蔓的野葡萄,含一粒在口中,甜中微苦野味难享,与它比邻而生的蛇莓子,红艳艳带着一股仙灵之气,入口鲜美多汁,简直堪称“咬秋”圣果。那时,极喜“啃”母亲做的泡柿子,每到立秋,田垄地畔,沟壑山梁,橙红炫目的柿子像一盏盏微小的灯笼缀满枝间,母亲将柿子浸泡于灶台的糖罐里,泡熟的柿子软糯沙甜,“啃”一口满齿流香,暑燥顿消。
  立秋日闲游至乡野,目之所及尽是一幅丰收盛景,愣头愣脑的硕大南瓜匍匐在藤蔓间,熟透了的西红柿与紫茄子压得枝头弯弯,颗粒饱满的豆荚与芝麻,似乎风一吹都能噼里啪啦蹦出籽粒。一个农家小院里,天井阳台与晾衣杆上,晒满了果蔬豆黍。怦然心动间神游故里,蝉儿在老槐树上不知疲倦地狂鸣,烈日暴晒下,庭院里黄灿灿的苞谷被编成一长串悬在屋檐,与它相邻的是一长串火红的线辣椒和一嘟噜一嘟噜的大蒜头,洁白如云朵的棉花被母亲珍爱无比地晾晒于芦席上。筛子与竹匾成了这一季的香饽饽,它们红橙黄绿在如火的骄阳中,俨然就是一幅热气腾腾、色彩斑斓的“晒秋”油画,晒出的是丰收,也是农人心间的欢喜。
  一阵轻风拂过,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肩头,晚霞如火浸染天边,叶落无痕却惊起满腹新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节令至此如美人迟暮,风姿骤减繁华尽谢,不由得惶惶然韶光似箭,人生却收获浅浅,唯有惜时如金过好当下,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得充实而怡然自洽。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