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先生郝月飞
2024年08月09日
字数:1503
版次:03
本报特约记者 朱 萌 通讯员 冯 辉
面对全岩掘进挑战,他创造性地提出“114”顶板支护方案和“钢铁大街”打造方案;
为解决全岩掘进过程中粉尘大、能见度低的问题,他改造除尘系统,最大程度地提高除尘性能,并在特殊阶段对生产组织、设备检修等环节作出了“8844”的调整;
为调动员工作业积极性,他制定了“(1+N)×2”的阶梯奖励方案……
他就是神东煤炭寸草塔矿综采队党支部书记、副队长郝月飞。关键时候,他的好创意、新点子总能顺利解决生产作业过程中棘手的问题,工友们送他“金点子”先生称号。
今年1月,寸草塔矿31109掘进工作面出现大断层,看着裸露的大块岩石,大家犯了难。
理论结合实际是郝月飞一贯坚持的工作风格。他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写实,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具体数据后,在编制《31109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114”顶板支护方案和“钢铁大街”打造方案。
什么是“114”顶板支护方案?
“就是每掘进1米,就要铺设1排钢带,搭设4根锚索。”
“钢铁大街”又是什么?
“为了保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在实施‘114’顶板支护的同时用钢板进行底板铺设。”郝月飞介绍,“一块钢板长3米、宽2米、厚16毫米。”
井下运输材料的车进不去,只能将钢板卸在巷道口。重达400斤的钢板需要6个工人同时用力才能拉动。郝月飞带头,跟工友们一起喊着“一二、一二”的号子,拖着钢板一步一步往前挪,大约半个小时铺一块钢板,最多的时候,一个班里6个年轻汉子拉了近4个小时。
顶底板护好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全岩掘进最大的问题就是掘进过程中粉尘大、能见度低。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工作面,郝月飞很是着急:“不行,这样生产太不安全了,一定得想想办法。”
一个上午,郝月飞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有了,改造除尘系统。”他大声说道。
郝月飞通过改造除尘系统,将除尘风筒布置在掘锚机截割头段,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除尘性能,并在特殊阶段对生产组织、设备检修等环节作出了“8844”的新调整。“全岩掘进困难多,为了保证生产,我们要求两个生产班8小时全力组织生产推进,检修班集中重点项目检修4小时,完成生产辅助4小时。”
为充分调动员工作业积极性,增强区队凝聚力,郝月飞还着手制定了“(1+N)×2”的阶梯奖励方案,即班组员工按照要求每多掘进1米给予2倍工分奖励。
通过这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以及创新技术手段,31109掘进工作面历经12天,较计划时间提前4天完成了120米全岩巷道的掘进任务,为矿井安全、高效、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说起全岩掘进,郝月飞可谓经验丰富、“金点子”频出。
那是2022年3月,寸草塔矿掘锚一队从原来的31煤辅运大巷2段掘进面转战到了31煤主运施工巷2段巷道面,掘进高度也从2.8米增加到4.2米。
工作环境的变化导致队内登高作业大量增加,各方面风险值成倍增加。郝月飞组织队内技术骨干,广泛征集员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次深入作业现场参与设备全方位安全防护改造工作。
“咱们现在掘进的全岩巷道,生产期间粉尘浓度很大,视线不清楚,使用锚杆机操作阀时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掘锚机司机说。
掘锚机司机提出的问题引起了队里的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后,队里决定进行改造。
“之前,锚杆机操作手柄是外露式安装,一排手柄大小粗细颜色都一样,井下工作环境复杂,人员活动频繁,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造成安全隐患。”郝月飞说。
在改造过程中,通过一次次比对、试验,郝月飞改变了操作杆的颜色、大小、形状、距离,使员工对操作阀建立起更加直观的印象,方便作业。
最终,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记忆,队里将七连阀组上的手柄颜色按照“赤橙黄绿蓝黑赤”进行排列,手柄长度、手柄形状,分别按照“长短长”“圆方长”制作,最终,实现了操作人员闭着眼睛也可凭借触觉操作锚杆机,并准确进行支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