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老兵的情怀
2024年08月07日
字数:1196
版次:01

本报通讯员 刘 颍


  刘国壮与陌生人介绍自己,最喜欢说:“我就是一个退伍老兵,我一辈子都会以军人为榜样!”
  当兵时,刘国壮就因为工作勤恳被评为优秀班长,并在部队光荣入党。从部队退伍回来,分配到辽宁热力公司燃料专业,20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他在工作上以身作则,积极带领检修班组人员完成各项检修生产任务,处理大、小设备缺陷超500项。
  今年3月,沈阳气温骤降,当时燃料专业接到要进3列煤车的任务,因为天气寒冷,燃料专业机车班大部分职工感冒发烧。曾经在机车班工作的刘国壮主动请缨,进驻机车班并担任临时班长。风雪之夜,机车班经过15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57辆煤车调车任务,让沈城百姓安享“暖冬”。
  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刘国壮从2012年开始,就利用工余时间为沈阳市郊敬老院的老人们义务拍摄照片。
  “当时,我想着这样一张照片也不金贵,还怕老人们觉得自己没诚意。可没想到的是,他们接过照片后,盯着看不够,神情是那么专注、欣喜和满足,那情景深深地触动了我。”刘国壮说。
  刘国壮在市郊农村出生、长大,他深知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较差,敬老院的老人更需要温暖和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生活节俭、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来说,拍照更是成了开心事。
  刘国壮是个文保志愿者,他自掏腰包收集上个世纪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开车拉着老物件到处办公益展览,让人们从中体会老一辈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5年前开始,到市郊敬老院拍照,刘国壮也会带上一些老物件,不仅唤醒了老人们的时代记忆,也拉近彼此的距离。
  2020年4月,刘国壮到于洪区一家敬老院为老人们拍照。79岁的王大爷第一个拍完,但却候在拍摄现场不走。等刘国壮收拾摄影器材时,王大爷从兜里掏出一个旧手机,说:“小伙子,能不能帮忙把手机里的相片洗印出来?”原来手机里保存着王大爷与老伴儿的合影,几年前老伴儿病故后,这些照片成了老人最幸福的回忆。
  被王大爷的信任所打动,刘国壮当即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他把手机带到照相馆打印了照片,又做成影集送给了老人。翻看着影集,老人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刘国壮去市郊敬老院给老人拍照,路途远的一次往返需要上百公里,而每拍一回都得先后去3次。第一次去敬老院建立联系,了解老人人数和健康状况,简单看一下拍摄场地;第二次去敬老院给老人拍摄;第三次则是在敬老院里做个影展,把洗出来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事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耗时费力。
  有一次,刘国壮冒雨到敬老院送照片,一位大娘心疼地说:“孩子,这大雨天你还来啊!”刘国壮的脸上淌着雨水,而大娘的脸上却淌着泪水。
  寒来暑往,十多年里刘国壮遍访沈阳市郊30多家敬老院,给老人们拍了1500多张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讲述着一个平常而温暖的故事。
  如今,去市郊敬老院的路上,刘国壮不再独来独往,家人、朋友、同学、同事、战友、网友,甚至路上遇到的陌生人,追随着他,“抱团”行动。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出现在刘国壮身边,与他共同营造爱的磁场。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