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片“兵心”在机车
本报通讯员 刘 曦
2024年08月01日
字数:869
版次:03

徐志勇(中)给职工讲解电力机车走行部结构。


  脱下戎装,他以军人的坚毅与纯粹为墨,绘就人生的新画卷,不改的初心,驱使着他以质朴无华的姿态,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展现着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与担当,他就是包神铁路机务分公司朱盖塔运用车间指导司机徐志勇。
  2009年,退役后的徐志勇带着对军营的眷恋,转身投入到陕北黄土高原深处的包神铁路机务分公司朱盖塔运用车间,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2020年7月29日,承载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中“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推动轨道交通产品绿色智能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历史使命的“国能号”24轴电力机车正式下线。前期公司面对神朔线坡陡弯急、全线桥梁、隧道、涵渠众多,对“国能号”24轴电力机车能否适应复杂线路条件提出了诸多疑问与担忧,在这片几乎空白未被探索的领域中,经验如同荒漠中的甘霖,稀缺而珍贵。面对这样的困境,徐志勇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当拿到该型机车技术资料的那段时间里,他夜以继日,沉浸在机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将机车的特点、结构、操作技巧等统统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在最短时间内先行一步掌握了交流机车的基本操纵办法,实现了从零到一的飞跃。“小本本”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机车的特性、结构以及复杂的操作技巧,每一页都见证了他对技术的渴望与追求。
  为确保“国能号”24轴电力机车能够安全平稳运行,他在自身精通新机型的操作后,毫无保留地为身边同事们进行现场讲解和培训,将宝贵的经验与技巧倾囊相授,使大家迅速掌握了新车型的操作技能,并针对日常行车中遇到的惯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统计与深入分析,帮助大家快速熟悉新型机车。同时,通过不断的现场实践探索与验证,他与同事们灵活调整策略,精准制定出了《“国能号”24轴电力机车组非正常行车处置预案》,为后续“国能号”24轴电力机车创下一项又一项的输煤奇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五年时光荏苒,徐志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的深刻内涵,证明了退役军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发光发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