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台的苜蓿丰收了
2024年08月01日
字数:1567
版次:02
天蓝、草绿……走进神东煤炭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一株株紫花苜蓿草翠绿如茵,轻轻在微风中摇曳,宛若翡翠绒毯,为大地装点出无尽生机与活力;一片片由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绵延不绝,与天相接、与绿为伴,形成了一幅“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立体生态画卷。
在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割草机、打捆机等各种机械轮番作业,一捆捆打包好的苜蓿通过叉车紧张有序地收储至饲草贮备库。在种植2.5万亩的苜蓿、沙棘、蛋白桑等经济作物基地上苜蓿长势喜人,伊金霍洛旗巴日图塔村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割草机的轰鸣声为这片光伏区独奏了一首特有的“丰收”曲。在“丰收”现场,进行苜蓿收割工作的巴日图塔村村民苏喜明喜悦地表示:“现在割的是头一茬苜蓿,苜蓿长势挺好,这茬苜蓿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每亩收入可达1600元,这些苜蓿够我们的牛羊吃,这下我们的收入更有保障了……”
近日,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板下苜蓿陆续进入了收割期,收割的苜蓿通过政府主导提供给周围村民用来喂养牛、羊等畜牧,实现草—畜—肥生态经济循环圈,提高周围村民收益、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是“十四五”期间神东煤炭与伊金霍洛旗政府共同打造的生态+光伏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在采煤沉陷区发展“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其他”综合治理模式,按照“林光互补”和“农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和板间种植的苜蓿、沙棘、蛋白桑等经济作物,增加牧草产量的同时可防风固沙、改善水源涵养,推动优质牧场建设,探索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路径。
为了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公司流转周边村组的土地,建设肉牛养殖场,利用光伏板下种植的苜蓿等饲料发展养殖业,以循环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生态建设、光伏精准扶贫、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资源循环利用多位一体发展,推动产业布局由“地下”转为“地上”,推动产业结构由“黑色”变为“绿色”。
目前,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种植面积最大的饲草是紫花苜蓿、高蛋白饲料桑等饲料灌草,其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是各种畜禽喜食的饲草,同时它生长年限长、根系发达,是优良的防风护土植物,科学种植可获得较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以前这里很干旱,牛羊只能吃到稀疏的草。谁能想到,现在这光伏板下面能种苜蓿,长得好又方便喂养,现在的羊肉都格外肥美。”苏喜明是“光伏+种植”产业的受益者之一,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创建以来,他每天对植被的绿化养护还有260元的工资收入。
以前,村民家养殖牛羊,主要靠购买玉米秆来喂养。近几年,随着牲畜繁衍数量不断增加,喂养牲畜的经济压力,让苏喜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每年光是购买玉米秆的花销就得35000元左右,肉羊的利润一直无法保障,曾一度准备放弃养殖产业。自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种植有机苜蓿助力当地村民增收以来,不用花钱买草料还能增加饲养规模,而且剩余苜蓿打孔出售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我们以前养殖牛羊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可收入近16000元,自从有了‘免费’的紫花苜蓿、高蛋白饲料桑等饲料,每年光靠养殖的收入就近6万元。而且现在的苜蓿属于续根草,营养比玉米秆的还高,今年种一年明年不需要再种,一年还可以出3茬,3茬能收12000多斤。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家里老人、孩子都能照顾上,真是着力帮助当地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苏喜明高兴地说道。
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产业、牧草产业、畜牧产业等多种管理运营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将“沉陷区”变为“风景区”,神东煤炭走出了一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种养结合、产业振兴、治沙固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之路。
在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割草机、打捆机等各种机械轮番作业,一捆捆打包好的苜蓿通过叉车紧张有序地收储至饲草贮备库。在种植2.5万亩的苜蓿、沙棘、蛋白桑等经济作物基地上苜蓿长势喜人,伊金霍洛旗巴日图塔村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割草机的轰鸣声为这片光伏区独奏了一首特有的“丰收”曲。在“丰收”现场,进行苜蓿收割工作的巴日图塔村村民苏喜明喜悦地表示:“现在割的是头一茬苜蓿,苜蓿长势挺好,这茬苜蓿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每亩收入可达1600元,这些苜蓿够我们的牛羊吃,这下我们的收入更有保障了……”
近日,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板下苜蓿陆续进入了收割期,收割的苜蓿通过政府主导提供给周围村民用来喂养牛、羊等畜牧,实现草—畜—肥生态经济循环圈,提高周围村民收益、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是“十四五”期间神东煤炭与伊金霍洛旗政府共同打造的生态+光伏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在采煤沉陷区发展“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其他”综合治理模式,按照“林光互补”和“农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和板间种植的苜蓿、沙棘、蛋白桑等经济作物,增加牧草产量的同时可防风固沙、改善水源涵养,推动优质牧场建设,探索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路径。
为了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公司流转周边村组的土地,建设肉牛养殖场,利用光伏板下种植的苜蓿等饲料发展养殖业,以循环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生态建设、光伏精准扶贫、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资源循环利用多位一体发展,推动产业布局由“地下”转为“地上”,推动产业结构由“黑色”变为“绿色”。
目前,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种植面积最大的饲草是紫花苜蓿、高蛋白饲料桑等饲料灌草,其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是各种畜禽喜食的饲草,同时它生长年限长、根系发达,是优良的防风护土植物,科学种植可获得较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以前这里很干旱,牛羊只能吃到稀疏的草。谁能想到,现在这光伏板下面能种苜蓿,长得好又方便喂养,现在的羊肉都格外肥美。”苏喜明是“光伏+种植”产业的受益者之一,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创建以来,他每天对植被的绿化养护还有260元的工资收入。
以前,村民家养殖牛羊,主要靠购买玉米秆来喂养。近几年,随着牲畜繁衍数量不断增加,喂养牲畜的经济压力,让苏喜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每年光是购买玉米秆的花销就得35000元左右,肉羊的利润一直无法保障,曾一度准备放弃养殖产业。自布尔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示范基地种植有机苜蓿助力当地村民增收以来,不用花钱买草料还能增加饲养规模,而且剩余苜蓿打孔出售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我们以前养殖牛羊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可收入近16000元,自从有了‘免费’的紫花苜蓿、高蛋白饲料桑等饲料,每年光靠养殖的收入就近6万元。而且现在的苜蓿属于续根草,营养比玉米秆的还高,今年种一年明年不需要再种,一年还可以出3茬,3茬能收12000多斤。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家里老人、孩子都能照顾上,真是着力帮助当地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苏喜明高兴地说道。
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产业、牧草产业、畜牧产业等多种管理运营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将“沉陷区”变为“风景区”,神东煤炭走出了一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种养结合、产业振兴、治沙固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