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行逐梦未来
2024年07月29日
字数:3275
版次:01
本报通讯员 张 瀚
蓝天永驻、青山常在。在宁夏电力大坝公司,一群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与汗水结伴的宁夏电力逐梦人,正以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书写凤凰涅槃的精彩华章。截至6月30日,该公司分布式光伏累计发电量1.403亿千瓦时;大坝三期光伏累计发电量964.59万千瓦时;沙石墩光伏电站累计发电量1.3874亿千瓦时。
突破、提升、高光、开新局……在该公司36年发展历程中,这一个个关键词沉淀着大坝人“中流击水”的豪情壮志,激荡着大坝人“踔厉奋发”的梦想荣光,同时也记录和见证着大坝公司冲关过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
一张蓝图干到底
翻开记录着大坝公司发展历程的珍贵照片,每一帧闪光印迹的画面背后,都在讲述着一段战天斗地的老厂往事。
时针拨回到1987年4月,那时正值嫩芽抽枝、生机勃发的春季,原国家水利电力部西北管理局批复成立县团级建制的筹建处,塞外戈壁滩上正式迎来了宁夏电力大坝公司建厂史上的第一批大中专学生及各兄弟单位首批支援者20余人。在这片空旷的荒野上,出现了一排排帐篷和简易平房,有了人声、有了炊烟、有了希望,该公司开始铺砖垫瓦,掀起大干浪潮。
然而,恶劣的自然条件令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不寒而栗,七级以上的大风可连续刮上10来天,睡觉时要用毛巾遮住脸,饭碗里总有清不干净的沙子,戈壁荒滩的气候热时更热、冷时更冷,有时倾盆大雨和狂风说到就到,帐篷掀掉了、衣服淋透了、被褥浸湿了,“屋内”瞬间变成了泥潭……
第一座基础浇筑、第一列燃煤接卸、第一台机组投产、第一次停机检修、第一次创建达标,虽然基建条件极其艰难,但公司参建职工斗志昂扬战高温、斗严寒,调指标、抢电量,检维修、控非停,一切无怨无悔的付出,只为了公司的茁壮成长。
1996年的春夏之交,大坝公司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大骨干企业”,但文明达标工作历经坎坷、潮起潮落,遭遇了各种挑战。
这一批青年没有被困难击倒,很快从迷惘和失落中觉醒,响亮地喊出“达标为厂添光彩、我为达标作贡献”“挑战自我、永不言败”的豪言壮语。他们从消除频发缺陷和安全隐患入手,展开了以继电保护和保护回路为重点的技术攻关工作,连续创下了机组投产以来多个“安全百日”,一个新的达标高潮随之而来,“将公司建成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腾飞发动机”的铮铮誓言诠释着他们不变的奋斗初心,也成为激励后来者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
经过“争创无渗漏”“创一流”“安全性评价”“班组标准化建设”“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创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建设,西北地区第一座百万千瓦电厂从“礼拜机”到连续长周期安全生产5924天,从一无所有到连续6年占据宁夏电网总发电量的“半壁江山”,从“树新林场培训点50人”到宁夏电力行业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一代又一代的大坝人与企业共命运、与发展同步伐,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以接力奋斗与无悔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奋斗乐章,留下了载入史册的无上荣光。
精益改革促升级
无论是从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到大浪逐新的改革攻坚,还是从经营阵痛到击楫奋进的转型发展,该公司青年始终坚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正当时的美好年华不能虚度,应当自觉肩负起强企重任,拿出不甘人后、奋力争先的决心和勇气,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每一个平凡岗位展现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2006年4月,同样是河流重启、百卉萌动的春天,为缓解经营压力,该公司发挥检修优势,选派45名汽机、电气、热工专业的精兵强将远赴湖南益阳电厂,正式开启抢占外部电力检修市场攻坚战。自此,这群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青年检修军”到青海省唐湖电厂,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热电厂、英化热电公司、灵州电厂,甘肃省平凉电厂承接检修业务,在本职岗位上赓续创造出青年职工的非凡业绩。“一轮检修期下来,我们的职工对电厂各个专业的知识都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该公司检修部负责人张建军说。
“水盆子”里涵养的,是一汪循环流动、生生不息的人才活水;“水盆子”里输出的,是一股股生机勃勃、奔流涌动的人才清流。
该公司将人力资源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敢于较真碰硬,把改革、创新、发展作为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根本。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席技师”“劳动模范”马学江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潜心于汽轮机检修技术专业,曾参与过12项技术改造,先后设计了10余项发明,成为人才强企的成功典范。在该公司煤质化验室,孙雪妹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在全国能源行业燃料化验员竞赛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技能竞赛中,李晓强不畏强手,荣获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电缆安装运维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还先后获得全国“银牌技工”、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该公司自一体化整合以来,在公司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对改革的认识,经历了由浅薄到深入、由担忧到拥护的过程。”该公司电控专业李晓强在班组奋斗了十年,论资排辈、“大锅饭”“铁饭碗”一度消磨了他干事创业的热情,岗位晋升一度遥不可及。
“‘让有为者有位,让有位者有为’真的不是一句口号,曾经‘举头望明月’的岗位,如今实现了‘手可摘星辰’。我的岗位提升了、视野开阔了、工资上涨了,工作越干越有劲儿。”李晓强说。
如今,该公司多名能力出众的年轻人通过岗位竞聘走上了理想岗位,成为改革受益者。
向新逐绿启新程
历史长河浩荡向前,奋斗之光生生不息。2024年,经过一体化整合后的大坝公司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期,“火电+综合能源+新能源”多能耦合新型运营模式已初具雏形,“和合”文化体现了该公司践行央企使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责任担当。
非供热期,在煤炭市场总能看到该公司燃料人员“挑肥拣瘦”的身影,品质是必须守住的底线,成本控制也是采购原则之一。供热期,他们紧盯请车批车工作,保证煤炭及时供应,完善配煤掺烧方案,精准控制掺烧比例,实现降耗增效。“抓好每一天每一刻,度电必争发效益电,努力打造深度调峰品牌标杆。”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敬元对深度调峰收益创历史新高颇有感触。
成绩背后是该公司“昼无为夜难寐”主动加压、跳起摸高的责任担当,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以赴保安全、攻坚克难谋发展的合力作为,是“知不足而奋进”千方百计增效益、求真务实强作风的实干态度。那一盏盏深夜亮起的灯,一个个不眠赶工的夜晚,一处处匆匆奔走的身影,拼凑出了解锁目标的“奋进密码”。
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面对新时代的“新课题”,火电老厂如何回应时代的号召,再次打开发展新局面?大坝公司交出了绿色转型“新答卷”。
“耗时近2个月,这些零部件从运输到安装需要克服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考验,再像搭积木一样把光伏板一点点组装起来,施工管理难度很大。”该公司新能源运维负责人孙兆勋神情严肃地说。
在新能源发展这条新赛道上,走路都有可能掉队。正是这种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让大坝公司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批储备项目接续落地。
沙石墩15万复合光伏项目正式转入商业运营,峰口子19.5兆瓦风电项目、新红崖灰场29.9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垃圾填埋场11.8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全力推进。受属地政府委托,零碳村示范项目3兆瓦光伏及20兆瓦风电已完成初可研编制,具备开发价值容量40兆瓦。这一年,有着36年厂龄的大坝公司,经数百个日夜的不断探索与反复实践,在“老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我们要在推进‘双碳’工作中积极承担央企责任,这也是国能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大力开发新能源项目,就是要在光伏白天有效发电阶段100%替代公司8台火电机组厂用电。”田敬元望着眼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板,满眼希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发展目标不变、措施不软、劲头不松,我们必须刀刃向内、背水一战。”在2024年工作会上,该公司向广大职工发出动员令——把“发展”放到“关乎未来”的高度,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作为最紧迫的任务。
望来路,翻山越岭;踏新程,凤舞九天。2024年,是大坝公司整合元年,也是同心聚力、笃行致远,构筑高质量发展高速之路,推动企业经营发展业绩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公司定会在宁夏腹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