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黄铁路:拥“新”驱动智慧重载新未来
2024年07月24日
字数:1183
版次:03
本报特约记者 孙振乾
4月15日凌晨1时,朔黄铁路3万吨列车开行试验前夕,在集团级姚星工匠能手创新创效工作室里,3万吨列车试验成员田翠召和宋建坤在赶写最后一篇重载列车静态试验报告。
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更高的运输要求,朔黄铁路自2021年启动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综合试验项目以来,持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从运输组织方案设计、集疏运能力适应性、纵向动力学仿真、设备安全保障等方面,攻克了长期以来制约长大重载列车开行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了3万吨级重载列车开行成套技术体系。
一直以来,朔黄铁路始终把重载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世界重载铁路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铁路业务深度融合。
其中,在智慧重载的赛道上,朔黄铁路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于今年4月20日,成功开行了我国首列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这列由4台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4辆、总长4088米、总重32400吨的庞然大物,不仅是我国铁路目前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组合列车,更是国内全自主TD-LTE、牵引网络控制、空气制动、无线同步操控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它的成功开行,不仅展现了朔黄铁路在重载运输领域的深厚底蕴,更为我国重载铁路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国能力量”。
智慧重载建设离不开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朔黄的新质生产力?答案呼之欲出,这份底气源自朔黄铁路24年与创新相伴的发展史,这份自信产生于多年迭代升级的重载铁路科技创新的沃土中。朔黄铁路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以智慧重载为目标,不断推动重载铁路运输行业的技术迭代与能源供给领域的革新。发布国内首创的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技术,建成了“空天车地”于一体的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完成两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东段线路试验,实现关键系统、关键技术的国产自主化,大大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正式下线,不仅提高了机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为重载铁路运输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紧跟国际发展步伐、引领行业发展,以科技赋能为驱动,打造数字化驱动生产线,构建起“点线面体域”五个维度的2028朔黄智慧重载4.0方案,构建智慧、安全、高效、绿色的重载铁路系统。通过建设网络安全高等级的大脑数据中心、可靠的通信网络以及安全保障系统等七方面内容,搭建完成智慧神经网的基本节点,形成基本要素单元可以进行有效联系和高效互通的神经网,在此基础上,到2028年,形成稳定高效的朔黄智慧重载运输体系。
同时,在数字生态建设方面,公司加快信息技术与运输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运输产业数字化升级。制定数据梳理、治理、汇聚、畅通、应用五个阶段数据治理任务清单,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将各层级、各专业、各业务通过数字串联起来,建立具有朔黄铁路特色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数据标准体系,构建数字型管理模式,推动公司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