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烈日下的钢铁洪流
2024年07月19日
字数:3041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赵福平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西煤东送主干道包神铁路,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犹如一条条钢铁巨龙,穿越戈壁、横渡黄河,一路风驰电掣,驶向远方,守护万家灯火。
  这不仅是一场与高温的较量,更是一次对意志的磨砺,在夏日的热浪中,钢铁洪流铸就了一条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能源动脉。
  一吨煤的炽热之旅
  入夏以来,全国范围内高温预警频频拉响,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保障电煤供应成了当下最紧迫的使命,一场关乎民生福祉与经济命脉的能源运输大战悄然打响。
  在甘泉铁路甘其毛都站,“疆煤出区”和“蒙煤南下”的列车正准备开车,随着一声长笛响起,吹响了列车集结号,拉开了能源运输的序幕。
  在距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40公里的巴图塔站区,是国家能源集团的“能源心脏”地带,周边有60多个煤矿环绕,站区衔接圣圆、北通、天隆等11个集装站,共有26条专用线股道、9个筒仓和12个站台,40多家货主单位长期发运,构成了一幅繁忙的煤炭集散画卷,这里是运输接力的第一棒。
  凌晨3时,巴图塔的夜色还浓得化不开,内燃机车已经开始了紧张的装车作业,巨大的装车设备轰鸣作响,煤炭如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
  内燃机车乘务员武慧婷介绍道:“装车对位过程中,机车要保持0.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确保每一吨煤都能安稳地‘登上’列车,以54个C80车辆为例,装满一辆车平均需要90秒,加上中间作业时间,总共需要90分钟。”
  包神南线共有7个万吨编组站,内燃机车要将装车完毕的列车牵引到各个车站进行万吨列车编组,在迎峰度夏保供期间,包神南线非天窗日万吨开行列数由37列提升至43列,单日货物运输量突破107万吨,创单日最高纪录。
  在朱盖塔站,神24机车乘务员靳宇已经出勤,他和同事们接过了运输接力棒,总重超10000吨的列车蓄势待发,这列万吨巨龙将在他们的驾驭下,继续它的炽热之旅,穿越山川,跨越平原,最终抵达目的地。
  今年以来,包神铁路聚焦“打造能源运输桥头堡,守好蒙煤南下北大门”核心定位,做好市场营销、客户拓展、运力协调等关键环节,盯紧煤源、请车、运输组织。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公司年累计完成货物运输15726.53万吨,同比增加674.3万吨,增长4.5%,提前4天完成年任务过半,能源保供持续有力。
  6月29日,公司巴图塔站单日万吨列车编组15列,创车站投产以来历史新高,为能源运输保供持续发力。
  截至6月30日,公司甘泉铁路年累货运量579.62万吨,同比增长20.03万吨,完成年进度计划的57.44%,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在872公里的铁路线上,一吨煤的旅程,还在继续,而铁路人的坚守与奋斗永不止步。
  在时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早上8时,在包神铁路调度指挥中心,气氛严肃而紧张,调度员赵磊刚刚完成交接班,面前的大屏幕上是复杂的数据和线路图,他紧盯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精心制定着机车的运行计划。
  “18724次列车3道侧线停车分解。”
  “外勤值班员注意,准备接车。”
  值班员一手紧握电话听筒,一手快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关键信息,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出沙沙的电流声,伴随着他们急促而清晰的复诵。
  从调度员下达指令到车站接收传递,每一条线路的规划,每一列列车的调度,都经过了精心计算,时间、速度、车流量,每一个变量都被纳入考量,这是一场智慧与速度的较量,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在祖国西部最大的横列式单场万吨重载铁路编组站,56条股道几乎没有空闲,每分钟约有650吨煤炭从这里起运,驶向远方。
  “我们调车组平均每天1900多钩活,大约调动上万辆车,每天有100多列万吨列车编组和解编。”调车长刘明说道。
  在机务分公司,“地乘分离”模式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称赞,调车队伍负责机车出入段、转线作业与长交路运输分离,实现专业化对口作业,机车检查、清洁保养、维修、转线、列车编组由地勤负责,交路机车乘务员只负责列车操纵,实现乘务员出勤即开车、到达就退勤,乘务员从出勤到开车时间较以前节约50%,作业效率大大提升,乘务员平均休时增加13%,平均劳动时间下降3%。
  作为列车牵引的“动力之王”,“神24”电力机车的上线,解决了公司长大上坡道线路机车动力不足、“3+0”牵引万吨和“2+1”牵引万吨编组周转时间长、机车运用效率提升难度大、机车乘务员需求数量多等难题。机车投入使用后,降低司乘和地勤人员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了运输生产效率,机力、人力资源节约75%,实现了对万吨车体的直接连挂摘解,对比以往万吨列车编组时间,每列车节约近40分钟的编组时间。
  布尔台站万吨列车编组需要30分钟、乌兰木伦站始发到神东站运行时间13分钟……
  在陕蒙交界处的乌兰木伦折返所,几乎每一个电力机车乘务员都可以把列车编组和运行时间大致估算出来,平均一机班要开行2趟重车,这是一场关于速度与安全的较量。
  “耽误一趟万吨列车就少运8640吨煤炭,多开一列意味着更多的资源能够及时输送,我们是和时间在赛跑。”折返所主任赵乐说道。
  这是铁路人的百米冲刺,他们在时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铁路精神,让每一次出发都充满希望,每一次抵达都充满温暖。
  安全和运量一个不能少
  在铁路运输的广袤版图上,安全始终是高悬的警钟,鸣响在每一位铁路工作者的心间。
  迎峰度夏,意味着铁路运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温天气使得设备运行负荷增大,保障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成为了重中之重。
  “天窗点我们基本上是凌晨3时多就起床了,一次天窗点实际检修距离达2公里左右,要检修110个接触网设备、40多个回流线设备,还要排查隧道内接触网、补偿装置、分段绝缘器、锚段关节等设备的运用状态,每一次的巡检都必须细致入微,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安全的瑕疵。”巴图塔供电工区安技员温强说道。
  天窗点结束的温强又参与到了10千伏贯通线的检查,确保沿线通信基站、中继站、隧道照明及车站其他设备设施系统电力供应。
  包神铁路管内线路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3省区17个旗(区、县),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差异大,提前精准预测气象信息,对铁路安全运输尤为重要。
  2023年以来,气象驾驶舱在包神铁路正式上线运行,改变了20多年来通过查询获取天气预报、预警的方式,实现了气象信息随机被动查询向自动精准推送的数字化转型,全线各级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气象信息资料,随时随地查看最新风雨实况报警、气象图文快报、风险等级等信息,形成了气象信息大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成为防洪度汛保驾护航的助推利器。
  管理人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监控画面,查看线路设备状态、列车运行环境,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无人机与人工巡查有机结合,巡查防洪隐患死角,为防洪防汛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了全域巡查全覆盖,完善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畅通预警信息传递渠道,形成防汛合力。
  在阴塔站区,站区主任秦宪国每天早上都会来得很早,3个车站、3条专用线、14座隧道、29座桥梁、149座涵渠、323处护坡,接触网设备换算306.442条公里,电力设备换算472.92亘长公里,电务信号专业折合道岔换算组数816.3组,电务通信专业设备换算皮长5029.278公里,这些是他每天早上重点关注的几组数据,查看设备状态,了解现场作业情况,阴塔站日均12列车装车量稳中有序。
  高温、暴雨、雷电……每一种极端天气都考验着铁路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职工们或是坚守在调度室,密切监控每一列车的运行状态,确保运输安全;或是奋战在检修车间,顶着高温,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台机车,保障设备完好;或是奔波在铁道沿线,巡视线路,排除隐患,确保线路畅通无阻。
  在这场烈日下的“战役”中,在车流滚滚的铁路线上,每一滴滴在钢轨上的汗水,每一块印在衣服上的“盐碱图”,是高温炙烤留下的印记,也是无名守护者的勋章,包神铁路充分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守护“清凉一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