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不言苦实干见担当
2024年07月11日
字数:3116
版次:01
本报特约记者 付兰伟 通讯员 李素勇

人物名片
王根伟,十六年如一日坚守煤矿采掘一线,面对困难不退缩、迎击挑战勇担当,被誉为“硬核铁汉”。2019年,带领班组职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检修设备、补强支护,保障综采队用2个半月时间顺利通过长达85米的“三条下山”,取得堪称矿井“历史性”工程的圆满完工。2021年,大胆提出乌海市首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先在地面安装调试、测试性能,然后进行井下安装,确保能够直接投用”的安装设想,仅用25天便安装完成并实现联合试运转一次成功。任综掘队检修班长期间,先后创下单月单巷掘进270米、单月双巷掘进473米两项进米纪录,双双打破老石旦煤矿建矿以来掘进进米纪录。
今年5月,王根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煤矿工人苦点累点算个啥,只要矿上能正常出煤,就觉得所有付出和辛苦都值得。”今年41岁的王根伟是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准备队副队长。从外表看,他身材敦实、眼眸明亮,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把式。同事们都说别看王根伟话不多,却质朴,没有什么激情翻滚的豪言壮语,但字字句句都是新时代煤矿工人的初心表达。
入职16年来,王根伟始终坚守矿山生产一线,16年攻坚克难迎接挑战,16年以身作则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职工的口碑,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硬核班长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019年,王根伟还在综采队担任检修班班长。16401工作面回采至矿井技改新旧系统倒替的衔接部位:旧系统“三条下山”。如何通过大规模原煤柱应力集中区,没有任何类似经验可寻,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检修为回采过“三条下山”创造有利条件。
王根伟带头立下“不过三条下山、不恢复正常生产,绝不请假休班”的军令状。随着“三条下山”巷道的揭露,工作风险、难度系数大增,检修、支护的工作量和平时相比更是几何式的增长。只见他身先士卒,每班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团结班组职工咬紧牙关检修设备、补强支护,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仅用2个半月的时间就顺利通过长达85米的“三条下山”,赢得堪称矿井“历史性”工程的挑战胜利。
16402工作面是老石旦煤矿第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2021年5月2日开始地面安装调试,同年6月12日正式入井安装,很多新设备、新工艺都是第一次接触。
为确保检修班组胜任工作面投运后的检修任务,王根伟没少费心思。他把自己外出参加培训学到的智能化知识整理成课件,利用班前班后会给班组成员讲解;要求班组成员参加各种培训时带着问题学,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带头向厂家技术人员虚心求教,掌握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利用自己爱钻研、善琢磨的优势,把学到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在工作现场手把手地传授给工友,促进班组全员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他大胆提出了“先在地面安装调试、测试性能,然后进行井下安装,确保能够直接投用”的设想,带领班组成员仅用25天便完成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安装,并实现联合试运转一次成功,不仅为矿井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周边地区乃至煤炭行业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安装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攻坚队长 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王队,这锚杆机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降了?”“应该不是设备故障,拆开看看是啥情况?”2023年12月21日,在老石旦煤矿北风井掘进巷道风筒前,刚被任命为综采队副队长的王根伟正和工友相互配合着用锚杆机补打支护。当天的地面温度已经降至零下27摄氏度,从风筒吹过来的风让人刺骨难耐。几个人将锚杆机抬至背风处,卸开排气阀,发现呼吸阀都被冻住了。
无论环境怎样艰苦,巷道施工不能停!王根伟带领工友主动开展循环作业,在风口打几根,然后挪到风筒底下打几根,确保施工正常推进。
2023年9月20日,王根伟接到一项硬任务,带领从综采队和综掘队临时抽调的7位职工成立突击队,负责北风井巷道维护工作,按要求需在5个月内完工,以确保矿井的生产接续。该巷道于2018年封闭,启封后发现两帮煤壁支护已全部失效,需要拆除锈蚀的防护网,重新维护顶板、铺设防护网,对全断面进行补强支护。而且巷道是30度以上的坡度,人空手站在上面都向下打滑,更别说搬抬着重物开展工作。
面对重重困难,王根伟选择迎难而上。看出工友们的畏难情绪,他便身先士卒,所有脏累危险的工作都冲在前面,工友们受其影响自然地紧随其后,遇到困难也愿意出力献智,形成合力。
由于巷道顶板较高,每天需搭设4米长的脚手架,然后站在脚手架上进行维护,每天艰难推进4米,根本无法按计划完成任务。于是,王根伟把几位工友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人多力量大,大家还真想出了好办法。焊一个人字梯架在巷道上,梯上焊几排钢管,管上铺木板,可根据巷道高低进行调整,与两边的锚杆拴牢固定以避免下滑,既方便操作,又牢固可靠,而且节省了之前搭设脚手架的时间,工作进度由每天4米提高至12米。
进入冬季后,进风口日渐寒冷,大家本来施工时体力消耗就大,升井时需要爬近40分钟陡坡,出了一身汗,寒风吹过,冰冷刺骨。王根伟为大家领来棉大衣放在井口,让大家上了陡坡套上棉大衣再升井,防止感冒。
那段日子,王根伟既是副队长,又是班长,同时也是安全员、技术员,不仅要和职工们一起上手干出力的营生,还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验收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可以说费力劳神的活儿一项也不少干。别人走着干,他跑着干,运完料紧跟着又和大家一起补打支护,只为加快工作进度。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王根伟带领7位职工,经过不懈努力,比计划提前2个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长900多米的巷道维护工作。
严抓细管 安全生产两不误
“文军,真有你的!把便携仪挂头顶上,安全意识不错嘛。”
“那肯定,我这叫‘吉星高照’!”
6月15日20时许,王根伟在16402综采工作面检修现场巡查时,发现三机检修工麻文军在检修转载机的时候,担心半密闭的空间里氧气不足或有害气体浓度超限,干脆将瓦斯检测便携仪挂在了头顶的横梁上,方便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发现,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平时,王根伟在开工前都是叮嘱大家在检修转载机和破碎机时必须停电闭锁,而且把钥匙带在自己身上以避免别人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现在看到麻文军能举一反三,将现场危险源辨识得更加全面,充分说明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王根伟自然是满心欣慰。
今年4月,老石旦矿为推进集中生产集中检修工作模式,将原综采队和综掘队的检修人员分离出来,成立了准备队,负责设备检修和巷道维护等工作。王根伟被任命为准备队副队长,他依然保持自己的“硬核”作风,在保证设备检修质量的同时,狠抓安全生产管理。
王根伟施行“千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区队职工在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检修质量等方面出现偏差,扣除相应分值。每月对得分最高的职工给予奖励,激发职工遵章守纪和奋发进取意识。同时,他经常给职工算经济账:出现违章,不仅要接受罚款,辛辛苦苦挣来的工分系数也要降低。所以,不论谁违章,都必须在班前会上进行反省,讲清楚自己为啥违章、怎么改正的、今后打算怎么做。在“亮相”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对其他职工也起到教育和警醒作用。
此外,王根伟每天雷打不动组织职工利用班前会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分配完当天工作任务后,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家学习相关事故案例,引导职工深刻认识隐患可能就在自己身边,必须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工作后再投入检修工作。遇有高风险作业,王根伟总是在现场靠前指挥,不给隐患留机会。在他的潜移默化带动下,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大幅提升,主动发现问题,规避违章操作,在区队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矿上建立准备队的目的就是要实行专业化管理。”王根伟介绍说,今后井下生产一线的设备检修将全部由准备队负责,真正体现专业化队伍的优势,对职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会越来越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己有信心,带领大家伙学技术、练本领,以良好的设备检修质量护航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