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时刻要想到“一失万无”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2024年07月10日
字数:1038
版次:03

谢晓川在东一采区测风站测量风速。


  一枚党徽戴在胸前,一套瓦检装备背在身上,一个小小记录本装在衣兜,他就是奋战在地层深处的共产党员、平庄煤业六家矿通风区瓦检班班长谢晓川。
  瓦斯检测具体负责井下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检测、汇报和维修工作。就是这个平凡的岗位,确保企业和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一年来,谢晓川下井300余个,填写牌板700余块,累计行走2300多公里,足迹遍布了矿区每一个角落。
  工作中,谢晓川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自学煤矿通风与安全、瓦检工培训方面的书籍,不懂的地方就上网观看专家讲座。工作间隙时间,他通过实操“演练”,学习“充电”,业务理论和实操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不仅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而且能快速处理仪器故障,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还掌握了在各种环境下,运用光学瓦检仪、多种气体检定器检测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成为“一通三防”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一次,在南二采区采煤工作面检查瓦斯时,上隅角突然出现瓦斯涌出异常现象,谢晓川立即叫停工作面生产工作,向矿调度和区里进行有关情况汇报,将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在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一节风筒被钢筋网勾破、漏风严重,需停电风机进行更换,生产班班长便找谢晓川协商,认为干完剩余的工作再进行更换也不迟。谢晓川听后,耐心解释说:“安全生产工作丝毫不得放松,特别是细小隐患也不能放过。”经过劝说,生产班组作业人员快速撤出工作面,对风机进行停电更换风筒。
  近年来,井下瓦斯检测设备不断升级。巷道内都装上了瓦斯检测监控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力,但是机器难免会出现误差等问题。无论技术再怎么升级,人为进行瓦斯检测仍是井下作业必不可少的一步。“机器检测设备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及一些局部地点,这都需要人工来检测,机器检测的结果只能说有一定的参考性,我们人工检测数据值会更精确些,有些设备更换还需要我们来完成,所以瓦检这个岗位机器是无法替代的。”谢晓川说道。
  谢晓川担任测风员跑遍了井下所有测风站,测量数据、调配风量、反风演习,实时掌握巷道内风流变化规律的数据。工作之余,谢晓川开启头脑风暴,对钻孔注氮及注氮埋管系统进行了改造,将瓦斯抽放站管由L型改为T型抽放,瓦斯抽放管路设置放水器等多个项目,在杜绝采煤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降低煤炭自燃风险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谢晓川热爱着这份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和寻求突破的创新精神,用心用脑把工作干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