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蹚出“幸福路”
——平庄煤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07月09日
字数:1568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付 泽

  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错落有致,连绵数里。进入棚中,黄瓜、尖椒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在大棚里拔草、采摘,忙得不亦乐乎。大棚侧面的墙上,集团公司旭日升腾的标志异常醒目,显得格外耀眼。
  按照集团公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2016年以来,平庄煤业作为定点帮扶宁城县组长单位,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把建设精品设施农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首选路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助推各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援建宁城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5个、日光温室183栋,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形成了以大双庙镇、一肯中乡、八里罕镇为主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产业园区。目前,项目涉及果蔬年产9000余吨,年产值约3400万元,农户平均增收约6万元。
  果蔬大棚鼓起“钱袋子”
  “日光大棚盖得多了,就业岗位多了,农民也富起来了。”宁城县八里罕镇立志合作社负责人南励志介绍道。
  集团公司自2018年开始投资建设的5个产业设施园区,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科学管理、精准培育,进一步带动村民发展果蔬种植产业并不断壮大升级,大棚变成村民的“致富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谈起日光温室大棚为生活带来的改变,八里罕镇村民洪国强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些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收成,种植的瓜果不仅绿色无公害,而且营养价值高,冬天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守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如今,果蔬大棚已经带动1160人就业,承包户每年按项目总投资5%向镇政府缴纳收益资金,再统筹安排收益资金用于安置公益性岗位和全镇建设爱心超市、小型公益项目建设等事业,让村民实实在在富起来,让“冬闲”成为“致富季”。
  职业培训夯实“技能路”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除了建设设施农业,依托平庄煤业培训中心(技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成了带动宁城县村民致富增收的另一个途径。
  实训车间里,电工老师邹德新耐心细致地为学员讲解技术要领,手把手传授技术技能。她介绍道:“针对宁城县学员,我们开展了电焊工、电工等技能培训,每期培训45至50天,现已培训超过550人/次,80%以上的学员考取了特种作业证和上岗证。”
  2023级学员王彬通过培训,考取了特种作业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以前没有职业资格证,只能干一些小活,一天工资只有150元左右。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后,现在一天能赚300元以上,好的时候月入过万。”王彬告诉记者,扎实的职业技能,让他成了十里八乡抢手的电工。
  近年来,平庄煤业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为抓手,为宁城县村民提供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乡村振兴,使宁城县村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端起了“就业碗”,吃上了“技能饭”。
  教育帮扶绘就“希望路”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也为乡村振兴的未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座店镇中心校位于宁城县的西北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三座店镇中心校校园建设和办学条件极其落后,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较低,操场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
  为改善这一现状,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2023年4月,集团公司正式启动对三座店中心校的援建项目,共建设多功能教室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更换1140套可午休桌椅,铺设塑胶跑道2150平方米,美化操场看台2000平方米,粉刷教学楼3200平方米,硬化校园门口泥泞地面1000平方米。
  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更为宁城县“种”下了乡村振兴的“教育种子”。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新征程上,平庄煤业将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真情实意扶、真抓实干帮,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铆足干劲,协同配合,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宁城县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