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红军闸见证军民鱼水情
2024年07月08日
字数:1067
版次:04
  红军闸,位于湖北潜江田关河排灌站,是田关河红军堤下修建的一座排水闸,是田关河水出东荆河的尾水闸。它是红军将士与潜江人民深厚鱼水情的见证。如今,红军堤与红军闸均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切为了群众
  提到1931年的那场水灾,经历过的潜江人至今心有余悸。
  那年秋季,东荆河河水猛涨,田关地段溃口成灾,水灾整整持续两个多月,潜江几乎全境受灾,淹死2800人。
  中共湘鄂西苏区党委把抗灾作为党的“第一等战斗任务”,提出“以修堤和恢复生产为中心”的口号,迅速组织抗灾斗争。1931年10月初,贺龙率红三军来到这里驻扎,亲自指挥田关堵口复堤工程,当地群众有了主心骨,自发参与施工,军民一起筑起了宏伟的红军堤,于是也有了后来的红军闸。
  “秋雨霏霏水渐寒,将军奋勇下深潭。筑堤堵口留功业,救困扶危百姓安。”描述的就是贺龙和红军扶危百姓,济困生灵,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感怀的就是贺龙和红军将士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
  军民鱼水情深
  当时科技落后、交通不便利,完成这样一项工程难度可想而知,有的主张在溃口处就地堵口复堤,有的主张在溃口以外退挽修筑新堤,争论僵持不下,一直无法统一。
  贺龙久久不语,他深知土地就是老百姓全部的生活来源,如果退挽筑堤,要占用近四百亩农田,心里怎么落忍。在将自己的疑虑与技术人员商讨后,他思虑再三,决定先去考察溃口情况,如果原地堵口复堤可行,那将是损失最小的方案,不仅可以减少农田的损失,也可以节约时间和工程量。
  贺龙带上技术人员去溃口处查看,亲身跳进3米多深的深潭,在反复潜入潭底确定可以原址复堤后,他松了一口气,连声说道“值得!值得!”
  随即,他率九师二十五团、二十六团红军官兵及周边群众一起进行堵口复堤,红军指战员们在反围剿战斗的间隙上堤支援。历时2个月,两个团的士兵、4县两万多名民工齐上阵,即使国民党反动派派军队骚扰、派飞机轰炸,地方干部和红军将士依旧身不离堤,手不离镐,与民工并肩战斗,就这样一双手、一副肩,一担泥、一筐土的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最大限度挽回了百姓损失,解救百姓于水火。
  人民感念红军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红军堤抵御住了无情的洪水,也留下了军与民不可分割的血肉情。
  解放后,潜江人民为彻底扫除水患,大兴水利工程建设,1959年11月,在红军堤下动工修建田关闸。人民群众为了感念红军,特将田关闸命名为红军闸。
  1960年4月20日,贺龙元帅发来贺电,“继承土地革命时期的光荣传统,大搞水利,建设社会主义。”这段贺电内容就镌刻在红军闸纪念碑上,红军堤和红军闸如今成为百姓心里的巍峨丰碑。
  一段红军堤、一座红军闸,见证着军民一条心,承载着世代鱼水情。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