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拜谒翰林府
韩国华
2024年06月27日
字数:1654
版次:04
  走进辽阳,才知道王尔烈在古城人民心中的分量。走进翰林府,才知道“关东第一才子”果然名不虚传。他的诗文书法、聪明才辩、清廉官声跨过近三百年的岁月淘洗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辽阳2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翰林府为清嘉庆帝感念其师王尔烈为官清廉所赐建,供老年致仕归籍所居。原为南北两院,中间有道路相隔。王尔烈不居豪宅、奉献乡里,把前院十间正厅和两厢配房改作义学馆,自家只居后院。王尔烈纪念馆就位于辽阳古城西门里王尔烈故居“翰林府”,1991年复建后改为东西向两进院落,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清式瓦房32间。对外开放生平陈列馆、诗书陈列室、故居陈列室。
  在王尔烈生平陈列馆内踯躅,家谱、县志、金榜、官服等文字及实物详细展示了他的家世、求学、科考、入仕等生平事迹。王尔烈生于1727年,字君武,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州人,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人。44岁中殿试二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当过主考官,掌管过铸钱,虽任“肥差”仍“双肩明月,两袖清风。”非常喜欢他回复嘉庆帝的那这两句诗,“茅屋三间,半藏农器半藏书;薄田数亩,一望春风一望雨。”文采斐然间体现出生活俭朴的家境和勤勉耕读的家风。
  生平陈列馆内,一架由126幅字画组成的百寿屏风吸引了我的视线。透雕“寿”字的木质框架,屏芯由山水、花鸟、诗词、各种字体的“寿”字组成,可谓芝兰竞秀、翰墨争辉。这是王尔烈七十大寿时,刘墉、纪晓岚等百官名流、文人雅士亲手绘制送他的贺礼。据导游介绍,其中有一个“寿”字满格而写,没有落款,相传是嘉庆帝御笔所书。可见王尔烈的人品、才学及官声深受朝堂内外的认可。馆内还有一架王尔烈母亲九十大寿所制寿屏同样珍贵,真迹皆被辽阳博物馆收藏,奉为镇馆之宝。还有清代文武官服补子图案展示,不同官级的立禽单兽,填补了我的又一项历史知识空白。
  诗书陈列室展出王尔烈不同时期的墨迹、科考试卷、文章诗词40余件。“师承至圣学富五车确是关东才子,宗法右军铁画银勾无愧辽沈书家。”门口迎面而立的这副对联,精准定位王尔烈在诗词书法方面的才华和造诣。在书香翰墨中流连,心灵都得到洗涤和净化。相传,王尔烈自幼立志、聪颖过人、勤学苦读、师承名家。有一次老师崔璨给学生授课时随口出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朗朗乾坤谁个敢下?”众生无语,只有王尔烈精彩对出,“地为琵琶路为弦,煌煌世界孰家能弹!”老师带领学生郊游时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又出一联,“野外黄花好似黄钉钉地。”又是王尔烈略作思考对出,“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更好笑的是还有一次,王尔烈冬天戴着草帽在院内玩耍,一商人见状戏出一联,“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王尔烈马上回敬之,“走南方窜北地混账东西。”可见王尔烈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而他最富盛名的当数“文压三江”的故事。“三江”即江苏、浙江、江西,当时就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乾隆四十年,有位江南举子在贡院门前出一联,“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山东举子对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南方举子不满意,双方相持不下。这时任会试同考官的王尔烈以“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对之,塞北是大清发祥地,自涵盖四野八荒,一天一地一圣人指当朝帝后和康熙大帝,更是无人比肩。乾隆闻之龙颜大悦道;“王爱卿,文压三江也。”自此,“文压三江”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故居陈列室分客厅、书房和卧室三部分,雕花的书柜、实木的桌椅、通铺的火炕等,展示了王尔烈致仕归籍后的生活状态,从中可见清朝官宦家庭的日常生活及起居习惯。2024甲辰龙年元宵节当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元宵节融媒体特别节目“灯火暖神州”直播间就设在此地,王尔烈纪念馆更是人气爆棚。
  “芸芸众生万千态,谨怀初心始到终。”翰林院不大,却满载“关东第一才子”一生的清名与荣光。他自幼时立志,历经官场磨砺仍不改初心,勤勉为学、踏实为人、清廉为官,用实际行动光耀门楣、忠诚敬业、奉献乡里,不仅在辽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也留下丹青一笔、流芳百世。拜谒翰林府,不虚此行。
  

(作者单位:辽宁沈西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