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司:“一体两翼”探路绿能
2024年06月19日
字数:3559
版次:02
本报特约记者 吴威威 通讯员 石 天
渤海之滨,巍巍太行山东麓,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荟萃的燕赵大地——河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视察河北,给河北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充满希望的热土,激荡着催人奋进的旋律。
自2021年4月成立至今,河北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能源发展政策,创立了以“做优火电主体,做大新能源、做强综合能源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持续向“新”而行,用实干实绩书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答卷。
做优火电“主体” 绘就低碳发展新画卷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安全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2021年,全国电力市场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各种挑战和复杂严峻的保供任务,尚在“襁褓”中的河北公司讲政治、顾大局,扛住生产经营压力,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依托集团煤电一体化运营优势,以“保安全、保民生、保供应”为主线,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区域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职责。
所属企业主动作为、尽锐出击,从安全保供、燃料保供、资金保供三方面落实保供措施,决战决胜迎峰度夏、防汛等保电任务。所属定州电厂、沧东电厂、邯郸热电、衡丰电厂、龙山电厂等供热单位提前15天启动居民供热,为千家万户送去稳定热源。当年实现发电量超350亿千瓦时、供热量近2400万吉焦,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为河北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也是我国当前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并非不要煤炭,而是要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黄骅港考察时再次强调指出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殷殷嘱托,情深意长,催人奋进。河北公司锚定国家“双碳”目标,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面对存量机组,河北公司牢固树立“以煤电保电力安全”理念,从运行优化、设备检修、三改联动等各个方面,提升机组经济健康运行水平,着力将机组打造为更加灵活的调节型电源、更加高效的综合型电源、更加低碳的环保型电源、更加可靠的保障性电源和更加智慧的数字化电源,充分发挥煤电支撑保障作用,不断提高煤电市场占有率,巩固区域能源保供“压舱石”作用。
2022年初,龙山电厂1号机组可调峰压至20%负荷水平,创国内同类型机组最优;增加供热面积和供气能力,降低能源消耗。不断实施降碳技术探索改造,2023年度平均煤耗在300克/千瓦时以下。建设燃煤智能示范电厂,推动实现少人化、无人化运营新模式,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煤电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18日、7月14日,邯郸电厂4号、3号机组分别转商运营,标志着公司成立以来首个新建火电项目、河北省首个等容量替代的大型煤电工程建成投产。
在做优存量的同时,河北公司聚焦做精增量,以超常规思维谋划布局优质煤电项目,加快推进“先立后破”保供类煤电项目,定州三期、沧东三期、保定热电共334万千瓦火电项目集中开工,衡丰扩建132万千瓦火电完成核准,开工核准容量居全省第一。公司绿色发展底气更足,优势更为显著。
做大新能源“一翼” 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在衡水市西外环向西约5公里处,衡丰电厂中湖光伏电站30万平方米的方形场区内整齐排列着4万余块两米长、一米宽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71列蓝色“长龙”。作为衡水市区唯一的保障性并网项目,充足的太阳能在这里被转化,已有超5400万度绿色电能经由汇流箱、升压站、电网等设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工厂、学校和千家万户。
但是,将时间拨回到2021年4月,刚刚成立的河北公司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窘境,作为河北最大的能源企业,新能源项目装机却为“零”。
“直面客观现实,在新能源发展上公司虽然起步较晚、零基础,但在发展的势头上我们丝毫不输。”时任该公司规划发展部高级主管谢飞拍着胸脯激动地说道。
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河北公司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的“五化”发展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沟通协调,广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立足区域资源实际情况,坚持主动发展、协同发展、系统发展、融合发展。
“以红色党建引领企业绿色发展,让燕赵大地都能用上安全稳定的清洁能源。因为这一抹颜色最执着、最坚毅,也最能成就奇迹。”时任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叶旭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挂图式作战、网格化开发,河北公司的项目探路者们把日行200公里作为常态,365天无休息日地奔波在这片燕赵热土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踏过冬雪,走过春光。人人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鼓足精气神,干出一番新业绩,拼出一片新天地。
河北公司在新能源项目储备方面秉持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在沧州、保定、衡水、邯郸、唐山等地争取更多优质新能源资源,打造新能源基地。针对保障性、市场化项目加快跑办前期要件手续,储备类项目继续落实土地、接入等建设条件,及时推进前期工作,择优开工,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落地一个。依托已有火电项目,充分利用供热、“两个联营”等政策,积极抢占新能源资源。
结合“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
2021年10月25日,龙山电厂涉县娲皇宫露营地200千瓦光伏车棚项目投产,实现河北公司新能源“零”的突破;2022年6月30日,第一个集中式光伏项目,衡水中湖22兆瓦光伏项目投产发电,其配套储能项目是河北南网首个纳入调度的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2022年9月6日,河北公司崔黄口二期48兆瓦风电项目取得天津市政府批复,这不仅是河北公司的首个风电项目,也是跨步出省的首次成功尝试;2023年4月7日,通过锡蒙特高压远输线路,河北公司实现首度绿电直送上海……一个个捷报不停传来,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依次建成投产,不断擘画着河北公司“双碳”的新图景。
截至目前,河北公司20余万千瓦在运新能源项目送出稳定绿电,保定、沧州、邯郸等新能源基地186.8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列入河北省发改委建设规划,指标获取容量居河北南网第一,实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梯次良性发展,绿色发展的画卷在燕赵大地徐徐铺开。
做强综合能源“一翼” 打造园区融合新场景
“大家好,欢迎来到‘海上火电厂’。现在大家的坐标是3A级旅游景点海水淡化基地。”河北公司所属沧东电厂讲解员王媛骄傲地为前来参观的来宾介绍着该厂的“三个零”:淡水零开采、耕地零占用、燃煤零运输,以及这里独一无二的亮丽名片——海水淡化产业化基地。在这里,海水经过转化形成高品质淡水沿着供水管网输送到港城区40多家工业企业,全年外供水量超900万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河北努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积极引领下,河北公司聚焦新型能源强省建设,坚持“以厂为源、网为纽带、厂网协同”,围绕打造“城市友好型电厂”和“园区共生型能源企业”,坚持“发电+”基本定位,加快布局综合能源市场,打造多元化、差异化、定制化的综合能源应用场景,向“电汽冷热水”多联供全面进发,持续提升综合能源创效水平,真正将企业发展融入地区大局,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贡献。
定州电厂“定热入石”管网项目列入新乐市、正定新区和石家庄主城区热电联产规划;持续完善粉煤灰销售方案和机制,以精细化管理和过硬的质量,实现固排物100%综合利用,不断创造良好的企业经营业绩。
沧东电厂积极打造“蓝色”新引擎进行海水淡化,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化海水淡化设备,掌握万吨级海水淡化8项核心技术、创造8项全国第一;充分利用紧邻港口的地理优势,开展粉煤灰下水业务,固排实现逆势增收。
邯郸热电作为邯郸市主城区、肥乡区主力热源企业,连续六十六载践行保供承诺,通过切缸、增流、背压改造,两年内增加供热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民生保供”实力进一步加强,充分展现央企责任担当。
衡丰电厂主动接入冀州区、枣强县供热,衡水市唯一大型热源点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建成河北公司首个污泥掺烧耦合发电项目,推进污泥资源化循环利用,实现污泥“变废为宝”的华丽转变。
龙山电厂涉县城区集中供热扩建项目取得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批复;国内首个利用熔盐大规模储热实现机组深度调峰及顶峰的重大科技创新示范项目高标准开工。
此外,蠡县工业蒸汽长输管网项目完成立项,保定热电长输热网与雄安新区管委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综合能源公司“绿电制绿水”海水淡化项目通过集团公司技经院评审,为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赢得先机,综合能源大产业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只争朝夕,一路奔跑。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河北公司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正朝着建设河北最大最好最有能力的能源企业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