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在平时 胜在战时
2024年06月17日
字数:1090
版次:02
本报记者 谢 睿 通讯员 杨 涛
“我是冯学军,控制台,胶带机尾处出现火灾,立即切断工作面及回风流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我和检修工到着火点上风侧查看现场情况。”
“收到,立即执行!”
6月13日13时,宁夏煤业红柳矿I020311工作面胶带机尾处发生火灾,导致一氧化碳、烟雾超限,威胁工作面及回风侧人员生命安全。
13时05分,跟班副队长冯学军行使应急处置权,和检修工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水直接灭火,见火势依旧未得到控制,冯学军便果断下令现场人员按火灾避灾路线沿着运输巷撤离,随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这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并不是真实的灾难,而是一场完全模拟现实的矿井火灾应急救援演练。
同一时间,宁夏煤业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公司Ⅱ级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红柳矿指导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已于13时25分前到位、签到,并成立了技术保障、抢险救灾、物资供应等7个救援保障组。
“应急救援中心即刻调配灭火装备及队伍赶往救援现场,医疗保障组联系宁东医院,协助红柳矿打通绿色快速医疗救助通道……”
“应急救援中心收到,医疗保障组收到……”
13时40分,随着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王占银下达应急指令,救援工作在紧张的氛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报告指挥部,我是陈小磊,兼职救护队13人已集结完毕,请指示!”13时45分,抢险救援组组长陈小磊全副武装,声音洪亮地向公司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到。
现场总指挥张志强掷地有声地说:“我是张志强,你现在带领兼职救护队入井,在工作面控制台处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在受威胁区域设置警戒,防止人员入内。”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收到指令后,陈小磊立即带领救援人员下井展开救援,并在地面预留1名兼职救护队员与救护队对接。
14时,待受伤人员升井后,早已等候在井口的矿医疗救护人员立即上前进行救治。14时15分,伤员乘坐救护车前往宁东医院。
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下,各小组密切配合,救援工作顺利展开。
14时45分,井下所有人员全部升井,矿山救援队及救援物资抵达现场,救援队随即开展直接灭火的物资准备工作。
15时08分,开展井下灭火工作。
15时25分,现场火源扑灭,灾情得到控制,2名伤员已得到有效救治,生命体征良好……
整个救援过程高效有序,“被困”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获救,系统检验了公司、基层单位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随后召开的应急评估会上,此次应急救援工作组组长李国志意味深长地说:“公司及各生产单位之所以年年都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目的就是想让每一名职工明白,在受灾的第一时间,电话该打给谁,自救器该怎么用,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人命大于天,练在平时才能胜在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