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赴一场泰山之约
2024年06月13日
字数:2214
版次:04

李 翀


  2024年5月,我开启了第三次泰山之旅。
  第一次是在2016年的夏天。刘先生带队全家出行,途径济南到泰山。
  第二次是2019年,“三八”节逢二月初二,我和朋友相约而行。
  为何钟情泰山?也许因为他就是我心目中大山该有的样子。我的老家坐落于医巫闾山余脉边,在我的认知里,山就是应该那样敦敦实实的。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我依然最爱泰山。不似黄山俊秀,他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厚重宽容,让人心生敬畏,满满踏实感。
  泰山如坐,五岳独尊。泰山安,四海安。于是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
  因为喜欢,与两位朋友的泰山之约一拍即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我们相互称呼赵老师、张老师、李老师。
  岱庙。天空,湛蓝通透。远处的泰山,连绵起伏,如巨龙盘踞。
  第一天,登泰山,必须从红门开始。这是对泰山的尊重。
  一路拾级而上,从兴奋、欣喜最终疲惫到生无可恋。十八盘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熬”字,数着石阶爬到了南天门。途中,偶遇一个人均七十余岁的小分队,相互鼓舞一路前行。总有人说,爬山,我腿脚不行、体力不行。我认为,万事,只有想与不想。
  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顶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6月的泰山,郁郁葱葱,恰逢阵雨过后,清新而鲜活;3月的泰山,草木尚未发新芽,岩石林立,满目石刻,空旷威严,行此,恰逢天晴风微,原来,5月的泰山是如此唯美而浪漫。
  泰山又一次惊艳了我的目光。出发前,我们研究了天气、住宿、行程路线,唯独没有关注泰山的花季。走过南天门,穿过天街,目光之所及,漫山绽放着海棠花,仿佛落入瑶池。
  赵老师和张老师虽是爱登山的驴友,却是第一次登泰山。上山之路,走走停停,不停拍照。我说,最美的风景皆在山顶,我们要给山顶留足两个小时。我想,最开始,两位老师是有些许质疑的。既称之为顶,何须游那么久。直到穿过天街后,撞入满眼的开阔。
  赵老师特意在山下买了一罐“勇闯天涯”,酒路上喝了,消暑止渴,酒罐成了山顶的炙手可热的拍摄“比武”神器。好吧,我承认,年轻真好。不是我姿势不对,不是拍照技术不行,皆因岁月。年轻人,镜头之下,哪个角度都是对的,又美又飒。
  不觉间,太阳已落入薄薄的云层,我们仨几乎一路小跑奔向了落日观景台,顾不上双腿的酸软。
  我旁边有一个独自旅行的小男孩儿,不到20岁的样子,一直独自在用手机拍着远处。我说,我给你拍个照片吧。小男孩满脸欣喜,犹如落日晚霞绚烂。旅行,是开心的,陌生人的相遇也是的缘分。
  夕阳,慢慢穿过晚霞中,沉落于远处重山之下,天空留下一抹深邃的眷恋。
  赵老师拍照攻略里,有重要的一项是内容是伫立山顶挥舞红旗。一路心心念念想买,因种种原因错过。后来,终于在夕阳初落、暮色渐起的时候,分享到了一面红旗,达成了愿望。五星红旗在风中摇曳飘扬,那份肆意潇洒与泰山之巅很是适配。
  几年未见,泰山山顶小路都安装了广播和路灯,真好。回宾馆的路上,遥望泰安,在山下与泰山相依相拥,很是壮观,镜头难以还原他的美。网友说,每个夜爬泰山的人,手机里都有一张泰安的夜景。照片我有,但是我没有夜爬。别问我为何,我不想承认体力蹉跎给了岁月。
  走一天山路,在山顶还能洗个热水澡、泡个脚,好不惬意。然而,更惬意的是房间窗户外就是日出观景台。不用早早起来,无需长途跋涉抢占最佳“地盘”。
  入夜。山顶的风好大,凛冽。夜爬的小伙伴们真是辛苦,但是我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坚韧。
  山顶的天气,变幻莫测。在近半个月的天气预报里,观日出的这一天,泰山的天气由阴变成了多云,在前一夜又变为了晴天。我们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不纠结是否看得到日出,因为我们已经幸运拥有了完美的日落。
  清晨,闹钟和窗外呼唤声同时响起。拉开窗帘。泛白微红的天边,预示着幸运的晴。十分钟洗漱后,踏上观景台。风很凉,但是看到周围山脊上早已站满披大衣的人群,顿时幸福感爆棚。
  天空晴朗,东方无云。太阳从地平线的微微薄雾中一点点升起,没有一丝扭捏,全新的一天从美好开始。
  这么多年以来,很多次在山顶、海边看日出,唯有此次近乎完美(请原谅我的词穷)。何其幸运,感谢赵老师、张老师,对的人在一起运气会叠加。
  明朗的日出,通透的天,治愈着我心底的忧伤。
  按照计划,本次还是走天烛峰下山,带两位老师领略后山山林的秀色、龙脊的壮观,感悟下秦始皇登泰山的足迹。无奈,此时天烛峰路线禁行,经再三确认,确无侥幸穿过关卡的可能之后,我放弃了这条路线。经过一番商讨,我们决定从桃花源步行而下。
  泰山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前日上山的时候,恰遇一波一波下山的人群,看他们两腿抖成了筛子。赵老师一边偷笑一边担心我们自己下山后的境遇。我说,我们不会,我们走另外的路线。
  桃花源的路线,相比较红门下山,轻松得多,所以不会腿抖。一路悠悠荡荡,拍拍花花草草,山野间虫鸣鸟唱,偶尔阵阵花香,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了三个多小时。
  到山下后,坐景区大巴,经过彩石溪抵达山门。这个季节,应该算是枯水季,彩石溪大部分区域只有石。夏季,雨后,这里一定也很美。
  而后,便是归途。
  三日行程之后,回归了凡尘的生活。俗事纷纷扰扰,我的内心却多了一分豁达和淡然。
  有人问,你们只是去爬山?嗯,是的。只是去爬山,只为爬山。
  多日以后,我整理这几次登泰山的照片。泰山又一次惊喜到了我。
  初见,2016年6月8日—9日。
  重逢,2019年3月8日—9日。
  再遇,2024年5月8日—9日。
  简直是宿命感的巧合。或许,我与泰山的缘分是一场双向奔赴吧。
  我爱泰山,身处凡尘的我,依然向往着他。(作者单位:辽宁热力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