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煤海 熔铸人生
2024年06月05日
字数:2773
版次:01
本报通讯员 刘虎威

个人名片
张志文,国家能源集团首席师,胜利能源一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生产一线、创新前沿,累计完成“电气软故障诊断装置”等技术革新180余项,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国家能源集团的奖励与表彰,共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7项。由他带领的张志文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被评为行业、盟市、自治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五一”前夕,张志文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胜利能源储运中心地面生产系统,机电设备运行平稳,煤炭产量喜人,各类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一派生机勃勃。电气设备“大管家”张志文一早便来到厂区,查看机电设备故障修复后的运行参数、检查各配电室运行状况、详细了解夜班高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运行数据……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志文从一线工人做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以不服输的韧劲、开拓创新的闯劲和真抓实干的冲劲,在电气设备升级改造的道路上一路奔赴、创造卓越,相继完成技术革新180余项,为公司走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初出茅庐 展露拳脚立新志
俗话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来胜利能源之前,张志文是锡林浩特当地一家电器维修店的老板,由于技术高超、性格憨厚,被一家专为胜利能源皮带运输系统服务的委外单位聘任为电气维修工程师,负责3条胶带机生产线的电气维修工作。
初入输煤生产线,张志文便一头扎进胶带机驱动站电气控制箱内,研究了起来。
“胶带机电控装置有问题,病根是原设计缺陷,只要改造控制系统就能大幅度减少停机故障。”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张志文根据维修家电时积累下的对低压变频系统故障处理维修经验,结合对胶带机驱动系统电控装置的深入研究,终于找到了破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一星期后系统改造完成,经过空载、重载、极端天气满负荷运行等试验,3套输煤系统运行平稳,再未发生过类似的停车事故,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经过此次故障处理,张志文一战成名,其维修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时间,他成了生产线上的大忙人,穿梭于机电设备间,解决了许多别人解决不了的电气维修难题。
由于技术过硬、表现出色、口碑良好,经过考核,胜利能源破格聘他为合同工,晋升为高级技工,成为专家。
在之后的工作中,张志文像是开挂了一样,把他的智慧和电气设备完美融合,奔忙于生产现场,认真钻研生产系统电气设备原理与构成,利用业余时间自学PLC、变频器等技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凭借一个“专”字,一次次解决了生产系统突发的疑难杂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电气“大拿”。其间,他相继获得公司“最美胜利人”“突出贡献人才”奖,锡林郭勒盟首届“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职工组一等奖,被中国煤炭协会命名为维修电工技能大师,并成为张志文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带头人。
创新引领 拓荒科技最前沿
一个小小的电路板,却是张志文技能大师工作室自主研发的胶带机自动调偏装置的核心部件。张志文指着一个更小的部件说:“对我们煤炭行业而言,研发的软实力与生产硬实力同样重要,创新和技术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公司智能矿山建设被提上日程,看着配电室里密密麻麻的停送电刀闸和职工们每天上百次的停送电操作,张志文再次陷入了深思:“怎样才能让输煤系统做到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
作为储运中心一级技能大师,责任与担当再次驱动张志文迈出了从传统故障检修向智能化建设领域探索的脚步,在对停送电频次和危险系数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后,停送电机器人研发项目正式立项。
项目确立后,张志文欣喜若狂地扎进了输煤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海洋”,同时他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创新突破的拼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倔劲,赋予了他力量。与同行业改造项目对标、查阅书籍……他常常一个人通宵达旦地在工作室里搞研发。
经过上百次的测试,2019年5月,张志文自主研发的第一代高低压停送电机器人成功上线,当时在国内属于首创,解决了人工停送电操作危险系数大、费时费力等难题,打响了输煤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第一枪”。
如今,张志文研发的停送电机器人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历时两年半,从方案制定、外形设计、功能组合等,最终突破无轨纠偏、精确定位等多项“卡脖子”难题,成功将第一代停送电机器人升级为国内首例控制简单的第四代高、低压停送电操作类机器人以及电缆夹层巡检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电气开关柜操作类机器人的空白,每年节约停送电操作时间约960小时,创造价值约为2.5亿元,完全杜绝了停送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该项目获得国家能源集团“科技进步奖”,还入选了2020年全国“双创”周展。
从入职到现在,张志文相继完成技术革新180余项,申报专利28项,获得授权18项,获得各类奖项50多项。这期间,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创新能手、集团公司劳模,项目荣获集团QC小组二等奖、突出贡献奖。
逐梦未来 满载硕果赴新程
张志文不是天生的聪明,成功的背后,有生产现场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有孜孜不倦钻研学习的理论功底。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攻下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几乎所有理论知识,钻研了网络、主态、PLC编程、机械、制图、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知识,成为一名思维超前、业务纯熟、善于创新发明的高技能人才。
在外人看来,张志文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可以坐享其成,好好享受生活了,但他却斗志正炽、闯劲正旺。
当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向前奔涌,竞争异常激烈,张志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没日没夜地看书、上网查资料、搞设计……成为他的常态。
“志文,每天熬夜身体会吃不消的,为啥还这么拼啊!”妻子对王志文的身体很是担心,但他却回应道:“我工作室里的年轻小伙子越来越多,他们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来找我补课学习,我得把我懂的全都交给他们,等我哪天干不动了,他们也能接我的班,一代接着一代干,我们的智能矿山梦肯定会实现的。”说罢,张志文的身影再次消失夜色中。
目前,张志文带领的创新工作室已有团队成员20名,同时他还带着16名徒弟。近两年,团队的工作方向是建设智能储煤仓,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是他们冲刺的重要方向,他们的目标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黑灯工厂”。
“我的创新团队人人都憋着一股劲,都想在创新方面做出成绩,这很了不起,很像我年轻时候的样子,我对我的团队有信心。”张志文脸上满是欣喜。
张志文的目标是要把创新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培养成大师级的创新工匠,让徒弟超过自己,这是他最期盼的,也是他最自豪的。在他的带动下,创新工作室一大批技术人才正快速成长起来,紧跟他的脚步向着新的征程奋力前行。
干一行,爱一行。张志文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以热忱的敬业精神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扎扎实实、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他以荣誉为激励,继续提高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广阔的舞台迈进,为公司建设高质量绿色清洁能源示范企业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