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花引来百花发
——西来峰公司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透视
本报记者王建君通讯员卢胜宇特约记者卢宝霞
2024年05月29日
字数:1556
版次:01
  小满时节,坐落在内蒙古乌海市西来峰工业园区的焦化公司360万吨/年捣固焦转型升级示范项目现场,人头攒动、机车忙碌,一场保进度、赶工期的大会战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炼焦技术,建设炭化室高6.78m捣固焦炉,计划总投资64.04亿元。项目是落实集团公司化工产业六大基地之一内蒙古焦化化工基地的开山之作,于2023年8月28日正式开工,预计在今年12月装煤试生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生产工艺最优、能量消耗最低、环保效果最好、智能化程度最高、循环利用率最强,整个工厂达到“无煤、无灰、无味、无声、无人”的工作状态。该项目设计标准、装备水平、关键设备选型、智慧化工,都达到了目前我国焦炉设计的最高水平。
  为确保360万吨/年捣固焦示范项目新质生产力的落地落实,西来峰公司多次与设计院进行技术沟通,14项焦化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得以应用到项目建设中。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西来峰公司首开公司建筑物平移先河,将原办公楼向南整体平移185米,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建筑物占地等问题,并为企业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扎实推动项目“百日攻坚”,实现炼焦标段较计划提前45天完成施工。
  西来峰公司精准开展先进节能技术改造,焦炉煤气与二氧化碳重整甲醇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集团公司首套二氧化碳重整制甲醇中试装置开车成功并获得预计成果。焦炭单位产品能耗137千克标准煤/吨,同比降低1千克标准煤/吨;甲醇产品能耗1333千克标准煤/吨,同比降低58千克标准煤/吨,产品单位能耗低于国家限额和集团责任状标准。
  西来峰公司利用科技创新项目实效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煤沥青的组分调控技术及针状焦形成规律研究”等项目,累计获得乌海市海南区科技项目扶持资金120万元。去年西来峰技术中心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批复,建成内蒙古自治区冶金焦研发中心,公司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工艺流程,实现企业安稳长满优运转。投资1200万元为甲醇厂和硝铵厂上了智能装备和智能控制项目。甲醇厂压缩厂房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巡检,弥补了高空安全监控盲区。焦化厂完成了皮带永磁滚筒升级改造,皮带故障率降低90%、能耗降低30%以上。焦油厂实施了多元合金、复合陶瓷、离心机萃取等技术在设备上的应用,有效延长了设备寿命、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作强度。
  西来峰公司全年投入832万元,用于环保项目建设与维护,实施了低水分熄焦、焦炉高压氨水管中泵等项目。能源管理中心优化供电系统电源改造,合理调整供电负荷,减少电费支出480万元。甲醇厂、焦油厂排水COD指标较去年分别下降74%和4%。焦化二期吨焦水耗较同期降低0.02吨,焦化厂污水生成量较去年减少21162万吨。优化加热管理,提高焦炉高向加热水平,确保焦炭均匀成熟,焦炭质量较去年同期提高3%。
  西来峰公司智慧化工MES系统已投入使用,实现了化工区域机泵群检测、人员定位、人体健康监测等功能。开展了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煤炭、焦炭分析模型构建工作,现已完成14个国标样品和30个煤炭样品的定量模型,为下一步开发应用打下基础。智慧化工搭建覆盖各层级的智能化应用平台,最终建成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智慧化经营决策体系。
  西来峰公司投入308万元打造创新工作室,形成各级职工“五小”创新成果69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三支人才队伍茁壮成长,大国工匠、优秀专家人才辈出。王旭创新工作室荣获“国家能源集团创新创效工作室”称号,硝铵公司合成车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称号。张鹏程荣获国家能源集团“劳动模范”称号,王磊荣获国家能源集团优秀车间主任称号,刘文浩荣获“国家能源杯”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
  去年,西来峰公司科技创新项目共计42项,累计完成科技投入8578.66万元。其中研发投入3158.67万元,完成焦化公司考核指标157.93%。目前西来峰公司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内蒙古焦化化工基地阔步前进。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