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输煤“生命线”
2024年05月22日
字数:1044
版次:01
“点检长,2号B皮带机尾部导料槽出口位置经过输煤皮带的煤流形状异常,皮带跑偏严重。”初夏的深夜11时,安徽马鞍山公司燃料点检长未代军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
“仔细排查该段输煤线路,着重观察落煤管、导流板,我马上开车去现场。”放下电话,未代军立即穿上工作服驾车出门,心里谋划着设备异常的处理方案。
“2号B皮带机皮带严重跑偏,检修需要暂停此段皮带,请燃料运行做好准备。”凭借近30年的检修经验,未代军迅速分析故障,排除了皮带老化的原因,忽然发生皮带跑偏肯定“不简单”。
果不其然,10分钟后,检修项目部工作人员再次来电:“1号B对2号B段导流板被严重砸变形,导流板支座有一端撕裂,导流板坠落至距皮带仅有2厘米。”未代军一听到“2厘米距离”,心中“咯噔”一下,悬坠中的底座被撕开3/4,而导流板是一块四边直角钢板,长150厘米、宽60厘米、厚1.6厘米,这冲击力得有多强大。
凌晨的江边,寂静而清冷。未代军紧了紧工装外套的领口,加快步伐,直奔输煤设备。皮带随时有被撕裂的风险,2号输煤皮带是卸船机卸煤的首条通道,抢修刻不容缓,必须抢在白班8时之前消除缺陷。
“燃料运行班长,请立即停运2号B皮带,机务人员准备进场抢修,已办理工作票,请全力配合。”
“小曹,我已经进厂,先汇报项目部,联系检修人员到岗到位,连夜开工,绝对不能影响白班码头船煤接卸。”
未代军有序安排抢修任务。为避免故障面进一步扩大,他带领应急小分队扛着20斤重的电焊切割工具直奔1号转运站。
应急小分队成员先用切割机切开撕裂的断口,再将磨光机打成规则的坡口,四周铺上防火毯,大家弓着身子用手合力托起重达200斤的导流板至固定位置。
由于导流板处于导煤槽内,导煤槽高度仅有50厘米,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完成切割和焊接作业,难度可想而知。应急小组成员平均身高1.8米以上,他们或躺、或蜷、或趴,以各种“奇特”的姿势匍匐前进,只为更贴近工作面,更精准地完成抢修任务。
经过6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清晨6时,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落在码头上,输煤导流板终于稳稳地回归到底座位置,焊缝平整如镜,试运行状态正常,仿佛一条巨龙重新焕发生机,在晨曦中展露出威武的姿态,忙了一个通宵的检修人员披着晨光开启了新一天的征程。
针对码头来船煤中煤矸石等杂物大块增多、容易对皮带机造成影响的实际,马鞍山公司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反事故学习,详细制定应急对策,组织检修人员对输煤线路开展24小时定点巡检,“千里眼”加“放大镜”同步坚守一线“敏感”区域,进一步增强风险管控力度,确保防患于未然,避免设备故障再次发生。
“仔细排查该段输煤线路,着重观察落煤管、导流板,我马上开车去现场。”放下电话,未代军立即穿上工作服驾车出门,心里谋划着设备异常的处理方案。
“2号B皮带机皮带严重跑偏,检修需要暂停此段皮带,请燃料运行做好准备。”凭借近30年的检修经验,未代军迅速分析故障,排除了皮带老化的原因,忽然发生皮带跑偏肯定“不简单”。
果不其然,10分钟后,检修项目部工作人员再次来电:“1号B对2号B段导流板被严重砸变形,导流板支座有一端撕裂,导流板坠落至距皮带仅有2厘米。”未代军一听到“2厘米距离”,心中“咯噔”一下,悬坠中的底座被撕开3/4,而导流板是一块四边直角钢板,长150厘米、宽60厘米、厚1.6厘米,这冲击力得有多强大。
凌晨的江边,寂静而清冷。未代军紧了紧工装外套的领口,加快步伐,直奔输煤设备。皮带随时有被撕裂的风险,2号输煤皮带是卸船机卸煤的首条通道,抢修刻不容缓,必须抢在白班8时之前消除缺陷。
“燃料运行班长,请立即停运2号B皮带,机务人员准备进场抢修,已办理工作票,请全力配合。”
“小曹,我已经进厂,先汇报项目部,联系检修人员到岗到位,连夜开工,绝对不能影响白班码头船煤接卸。”
未代军有序安排抢修任务。为避免故障面进一步扩大,他带领应急小分队扛着20斤重的电焊切割工具直奔1号转运站。
应急小分队成员先用切割机切开撕裂的断口,再将磨光机打成规则的坡口,四周铺上防火毯,大家弓着身子用手合力托起重达200斤的导流板至固定位置。
由于导流板处于导煤槽内,导煤槽高度仅有50厘米,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完成切割和焊接作业,难度可想而知。应急小组成员平均身高1.8米以上,他们或躺、或蜷、或趴,以各种“奇特”的姿势匍匐前进,只为更贴近工作面,更精准地完成抢修任务。
经过6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清晨6时,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落在码头上,输煤导流板终于稳稳地回归到底座位置,焊缝平整如镜,试运行状态正常,仿佛一条巨龙重新焕发生机,在晨曦中展露出威武的姿态,忙了一个通宵的检修人员披着晨光开启了新一天的征程。
针对码头来船煤中煤矸石等杂物大块增多、容易对皮带机造成影响的实际,马鞍山公司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反事故学习,详细制定应急对策,组织检修人员对输煤线路开展24小时定点巡检,“千里眼”加“放大镜”同步坚守一线“敏感”区域,进一步增强风险管控力度,确保防患于未然,避免设备故障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