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造作自己的人生
——读《了凡四训》有感
2024年05月15日
字数:1074
版次:04

◎ 王多鹏

  初买此书,只因销量高又价格低,未做深入了解便置于书架高处。忽一日,见此薄薄小书,似有寂寥之意,随手翻开数页,方悔观之晚矣。首观作者,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的袁了凡先生用一部家训,一部示于子孙的人生教科书,为后世所建之功业,绝不逊色于那个时代最耀眼的牛人。再观其文,书中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处世之道,少有那些形而上的思辨,是真正有助于普通人
  的方法论。
  愚见浅陋,《了凡四训》真的可以作为大多数人的人生之书。书中之意简洁明了,旨在教人欲创良好生活需经自身修行,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心念和行动。中国人一生所求无非两点,一则保平安,二则求富贵。平安,源于内心。而想要名利财富,就需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至今日在大多数人心里可能只剩下“迷信”。在了凡先生那个时代,诸多社会底层百姓,甚至官员都很“迷信”,不然也不至于让远道而来的利玛窦传教士那样惊恐。盖房子、选墓地,要请先生看风水。生病、升学,要求神灵保佑,因为只有他们的庇护才能如愿。更有甚者,赌博之前还要看看财神方位,以求自己逢赌必赢。凡此种种,生活中比比皆是。《诗经》有明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可见先人早已告诫我们,凡事不可外寻,而应内求,欲得福报。
  内求之首要,在于改过。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也是最难的,因为直面自己不好的一面,真的很难做到。了凡先生对云谷禅师深刻地剖析了自己不能为官,不能生子的原因,直言自己福薄、心胸狭隘、恃才傲物,由此才深深地领悟到云谷禅师所言命可通过行而改之说。若其不能直面最不可示人的自己,我想他的一生可能真的就如孔先生所言平凡度过。30岁的曾国藩如果不能痛下决心,一改往日所思、所言、所行,恐怕两千多年来的圣人
又要少了半位。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把自己的缺点告知他人,并持之以恒,直至彻底改善。
  已改己过,当行善举。一个“善”字,便为此文核心。了凡先生通过善念、善行,改变了自己“注定”的一生。他没有什么惊世之举为偌大的明朝续命,也没有百年之功为千万黎民造福。他只是做好了为父育好子女,为官心忧百姓,不惜力帮有难之人,不惜财济穷苦之民。《易经》开篇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亦无需“达则兼济天下”,若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力之所及多行善举,长存善念于心,并播撒“善种”于家人、朋友之间,则累累“善果”必将香溢满园。
  莫笑清风二两少,人间何处无长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小小的善念,要相信“积跬步可至千里,积小流可成江河。”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我们不求为圣,但求造作自己的人生。
  (作者单位:龙源辽宁公司)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