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东方风来满眼春
——榆林化工转型发展探营
2024年04月15日
字数:1948
版次:01

本报记者 王建君 王 艳 通讯员 张 蕾

  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记者范长江这样说过:人们对于西北的想象,总会犯两个错误,或者夸张了它的荒凉与苦寒,或者奢望于它的崭新和发展。
  阳春三月,置身榆神工业园区,方圆110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但见管线密布、筒仓林立、烟塔高耸,一座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正在这里蓬勃崛起。
  “黄沙漫漫不见路,跟着驼铃找榆林”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崭新和发展”是榆林的新时代标签。
  在一众地方、中央企业云集的榆神工业园区,榆林化工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2022年度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煤制烯烃)”,以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的领衔身份,成为工业园区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方位,榆林化工何以图强?
  榆林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云池说:“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司通过对产品深加工实现‘延链’,耦合新能源实现‘补链’,重点发展煤基新材料和煤基特种燃料实现‘强链’,打造‘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力争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之路。”
   “延链”:疏通上下游卡点补短板
  榆林化工是一家司龄只有12岁的年轻企业。少年的榆林化工在“延链”道路上经历了从被动突围到主动出击的赶考。
  中游汲水,遭遇首尾难顾。榆林化工2012年6月开工建设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2015年年底投料试车一次成功。项目投产后,由于受上游甲醇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企业一度出现经营困难。
  痛定思痛,为提升抵御风险和提高创效能力,补齐上游产业链短板,公司随即建设186万吨/年煤制甲醇联产40万吨乙二醇装置。2020年年底,煤制甲醇装置一次打通全流程,用时37个小时产出合格MTO(甲醇制烯烃)级甲醇,创造了国内从投料到产出甲醇用时最短纪录,打通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两大工艺环节,补齐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的全产业链。2021年11月21日,4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材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
  甲醇、烯烃作为煤化工大宗产品,在国内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价格波动较大。公司在布局产业链时,世界首套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一并列入总体规划。项目于2022年投产后,榆林化工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链长的地位基本形成。
  “补链”:耦合新能源绿染产业链
  榆林化工是集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于一身的现代煤化工大型企业。公司现有的产业布局年消耗煤炭490万吨,其中100万吨用作燃料消费。
  “十四五”以来,榆林化工“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项目完成分布式光伏建设、具备发电条件;“光电催化合成氨”项目完成中试装置建设,成功产出液氨产品。在后续项目规划设计中,先行先试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通过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使煤化工和煤制油工艺、“绿电、绿氢、绿氧”路线深度耦合,以达到缩减工艺流程、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投资额和单位成本的目标。
  如今,榆林化工先后与集团系统内20多家企业签订了绿证购买合同,100%实现了绿电消费。未来将落实落地陕西省为新项目配属的400万千瓦光伏发电。大型光伏电站投产后,在企业自用有余的情况下,还会向社会输出绿电。
  曾经,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是制约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榆林化工通过技术攻关,将一年1200万吨的清洁水用量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和杂盐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煤化工装置主要污染物实现超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迈上新高度。2023年,榆林化工获评“2022年度省级健康企业建设示范单位””和“陕西省第四批绿色企业”称号。
   “强链”:布局新质生产力强弱项
  王云池介绍,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通过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效能,以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为主线,打造以煤直接液化为龙头、煤油化新能源一体化的煤化工创新示范基地。这个项目将首次创新示范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煤基含氧化合物技术、甲醇耦合石脑油裂解技术、沥青深加工、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型煤化工创新技术,这些技术均为国家煤炭清洁转化2030科技攻关技术。通过创新工艺技术,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将煤炭“吃干榨净”,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后续阶段)总投资约1500亿元,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煤化工项目之一。该项目包括化工、煤矿和新能源部分,按照一体化设计,分项分策推进实施,其中煤矿、新能源作为独立项目与化工项目分开建设,建成后与化工项目一体化运营。其中,化工部分包括煤液化、煤气化、MTO及下游加工、煤基可降解材料等,拟投资798亿元,目前公司正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如今,一个能效高、水耗低、碳排少、效益好的煤化工企业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